阅读历史 |

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 第98章(1 / 3)

加入书签

李贺‘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的诡谲……】

唐朝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真是好生豪迈!”

李世民叹息:“恨朕不能与其相见,得读全诗啊!”

唐朝,邢国公府

“来煎人寿,嘶——”

房玄龄品着‘煎’字,叹道:“此人当真是鬼才!”

【现今收录的全唐诗,接近五万首,全宋诗22万首,诗词太多,不再赘述。

随着词语、韵律、格式的发展,古代的文章开始往冗词赘句上发展,朱元璋时,茹太素上书一万七千字的奏折,最后重点总结出来只有五百字,气得朱元璋直接给了他三十大板。

大臣们咬文嚼字,苦的是当时的学生,宋往后的语言越发白话,而需要考核的内容却还是四书五经,所以,几百年前的小学生和我们当年上学时看文言文一样,都是满脸的呆滞。

奥对,古代小学生和现代一样,也有月考,期中,期末考。

就比如,明代的沈鲤制定的课程表,除正常讲课和学生写字外,还有‘每月朔望考’‘每岁腊月望日总考’。】

说到这里,天音没忍住笑了两下,又假惺惺的补充道:

【这可真是(干)太(的)惨(漂)了(亮),为他们点蜡。】

汉朝

看着天幕,刘彻顿了顿,有些无语。

天音,下次你的幸灾乐祸,可以少点吗?

唐朝

等了半天,最后等来一个小学生学习痛苦的李世民有些蒙。

就这?!

天幕你绕这么大圈子,就是为了说学生一个上课学习难?

李世民不理解,他对着长孙皇后吐槽道:

“上学难有什么说的意义!”

唐朝,邢国公府

“这个后世人啊。”

房玄龄有些哑然,他无奈的摇头,叹道:“总喜欢拿事情取乐!”

听过上个视频的杜如晦适应良好,帝王陵墓都能被拿来玩笑,更何况这种事情?

他笑道:“这‘视频’看起来本就是为取乐所做,不必多在意,倒是这考试,我觉着很有用处啊。”

另处。

杜如晦的儿孙不知道为何,突觉背后一凉。

【开玩笑,除去学生倒霉之外,造纸术也推动了古代的剧作和小说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元曲和四大名著,但造纸术在中国古代的影响,还不够颠覆,真正的变革,是在西方展开。

中国古代对非‘关键’技术,不会采取保密措施,所以造纸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传播至朝鲜,越南,日本,印度,乃至全世界。

在此,阿拉伯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们将造纸术传到了欧洲,这个时间,是12~14世纪。】

天音的语气突然没了之前的玩笑,而是带上了几分严肃。

【13世纪,意大利人在蒙地法诺建立了第一家批量化生产的纸场。

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

要知道,欧洲之前没有纸张,只能用牛羊皮书写圣经,书籍只存在于教会,如果不是造纸术降低了书写交流,乃至创作的成本,文艺复兴出现的可行性,极低。

而在纸张的支持下,彼得拉克写出了《歌集》,但丁创作出《神曲》,薄伽丘《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他们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神学和教皇□□,他们解放了思想,为资本发展和大航海提供了支持。

与此同时,这段时间的明朝,废除了丞相,将权力全收归于皇帝一人手中,又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进一步禁锢思想。】

伴随着天音,背景乐也开始极速起来,天幕上,有人对着众人高声演讲,无数宏伟的巨作不断闪过,穿着普通的人走向台前,衣衫华丽的教皇在步步后退,最后,一条条大船下海,向四面八方去驶。

而后,画面一转,菜市上,人头落地,无数模糊的纸张全都是一样的格式、字迹。看不清面容的帝王高座皇位,下方,大臣们尽皆空首而跪。

秦朝

看着天幕,嬴政的心仿佛被人狠狠的抓住,他握住拳,狠狠的往墙上一砸。

“如此大争之世,后世竟还在沉于争权夺利!”

【十五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针对字母的全套印刷术,包括印刷机、油墨、金属活字,这使得书籍能够大量生产,知识传播开始变得极其容易。

在造纸厂和印刷术的支撑下,17至18世纪,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欧洲,开始了启蒙运动,他们崇尚理智和科学,反对君主专制和宗教愚昧,强调天赋人权。而随着民智和科学的发展,资本的推动,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而这时,清朝则是大肆实行文字狱以进一步控制民众,同时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防止国外思潮涌入。】

西方,一张张白纸被快速印上文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