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诸王请辞(1 / 4)
&esp;&esp;齐王府内。
&esp;&esp;满府缟素。
&esp;&esp;平东将军北海王司马寔,步兵校尉东莱王司马蕤,青州都督燕王司马机,以及新野王,齐王世子司马超,如今都聚在齐王府中。
&esp;&esp;满府缟素,自然也有清净之地的。
&esp;&esp;东莱王司马蕤是齐献王司马攸长子,也是齐王司马冏的长兄。
&esp;&esp;北海王司马寔,则是司马冏的三兄。
&esp;&esp;之所以最后齐王的位置给司马冏继承了,是因为不管是他的大兄,二兄还是三兄,都过继给其他无子宗王了。
&esp;&esp;譬如东莱王司马蕤就是出继叔父辽东王司马定国,封辽东王。太康四年,改封东莱王。
&esp;&esp;北海王司马寔继广汉殇王后,改封北海王。
&esp;&esp;至于已经不在人世的司马冏二兄司马赞,也是出继叔父广汉殇王司马广德。
&esp;&esp;到最后,反而是年纪比较小的司马冏变成最为年长,辈分最高的人,最后继承了齐王位置。
&esp;&esp;当然,这也是司马攸有意为之的。
&esp;&esp;在他诸多儿子之中,齐王司马冏是最为优秀的。
&esp;&esp;否则,他也不会将长子过继出去。
&esp;&esp;“诸位长辈,齐王已薨,天下势必大乱,如今留在洛阳可不是一件好事,万一陛下发疯了,老齐王的下场,便就在眼前。”新野王缓缓说道。
&esp;&esp;齐王司马冏的尸体,现在可就停在这府中啊!
&esp;&esp;“陛下既然已经将老齐王杀了,那便不会对其他人下手的,况且我东莱国山野之地,食邑少餐,不若留在洛阳为好。”
&esp;&esp;一边,北海王脸上露出犹豫之色,但还是轻轻点头。
&esp;&esp;“若是留在洛阳,那也是极好的。”
&esp;&esp;司马超脸上顿时露出着急之色。
&esp;&esp;“舅父,你国中食邑两万户,在封国之中潇洒如何不好?”
&esp;&esp;“这个”
&esp;&esp;司马寔看了司马蕤一眼,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esp;&esp;一边的燕王冷哼一声,他可是知道其中细节的。
&esp;&esp;“齐献王的儿子,恐怕就只有司马冏一个是成事的,其他二人,不足道也。”
&esp;&esp;燕王倒有这种口气说这句话。
&esp;&esp;他司马机是文帝司马昭之子,继承了武帝弟弟清惠亭侯的爵位。
&esp;&esp;泰始元年,封燕王,食邑六千六百六十三户。
&esp;&esp;司马机之国,咸宁初征为步兵校尉,以渔阳郡益其国,加侍中之服。拜青州都督、镇东将军、假节,以北平、上谷、广宁郡一万三百三十七户增燕国为二万户。
&esp;&esp;与现在的司马蕤与司马寔不同,他是实权王侯。
&esp;&esp;燕国便是后世河北一带,也就是北京天津一带,在这个时候,那里可是有拓跋鲜卑,东部鲜卑横行的,燕国有兵,而且有强兵。
&esp;&esp;北海国与东莱国都在后世山东一地,齐鲁大地,自然说不上山野,但绝对不繁华就是了。
&esp;&esp;至于国中有兵,那就是更无稽之谈的事情了。
&esp;&esp;况且,燕王的辈分,也比东莱王与北海王高一辈。
&esp;&esp;果然,被燕王一训斥,东莱王司马蕤与北海王司马寔顿时就不说话了。
&esp;&esp;他们之所以不想离开洛阳,当然是有原因的。
&esp;&esp;在这里,就得说一说西晋的宗王制度了。
&esp;&esp;曹魏时期实行“苛禁宗室”的政策,宗室诸王不仅封国小、地方穷、人口少,而且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甚至没有行动自由。
&esp;&esp;据史书记载,曹魏宗室诸王“游猎不得过三十里”,而且中央“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
&esp;&esp;所以说,曹魏宗室诸王表面上是风光无比的王爷,实际上却形同囚徒,还要时时受到朝廷的督察。
&esp;&esp;这里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esp;&esp;有一次,陈思王曹植与白马王曹彪从洛阳返回封国。
&esp;&esp;兄弟二人因为很久不见,“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