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宴(1 / 2)
圣上诞辰日,乃万寿节,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叁日,大赦天下,朝野同欢,与民同乐。
帝宴百官于长乐宫,大陈歌乐,倾城纵观,百官朝贺。
殿内金碧辉煌,烛光摇曳,映照出一片繁华盛景。朱柱盘龙,金纹熠熠,宫灯高悬,宝石璀璨,光华四溢。殿前的白玉台阶宽阔平整,每级皆雕龙凤之纹,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
大殿正中央,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含笑意,目光环视群臣,威仪凛然,尊贵无比。太后坐于帝右,身披凤袍,头戴金冠,虽年逾六旬,却风姿不减,雍容华贵,气度非凡。皇后居帝左,仪态端庄,面含浅笑,凤仪天成,威仪自显。二人皆显皇家之尊贵,与皇帝共坐,俨然一幅盛世太平之象。
宫妃及亲眷分坐于皇后和太后两侧,丞相与亲王及外国使节坐于殿上,群僚和外使随员坐于殿外两廊。
刘妃坐在皇后下首,与其子叁皇子同席。顾贵妃则是坐于太后侧,与五皇子同席。而其身后的臣子亲王,也是分为叁皇子一派,五皇子一派,分别落座,光是座位布局就耐人寻味。
五皇子眉目英挺,神情沉稳,目光如炬,隐隐透出一股凌厉之气;叁皇子则面带笑意,举止从容,目光温和,却暗藏锋芒。两人虽未言语,但彼此间的目光交汇,已隐隐透出几分剑拔弩张之意。
宋家自然是坐在五皇子一侧,对于这种宫宴,宋昱早已看透,在这繁华盛景之下,暗流涌动,权力的角逐正悄然展开。叁皇子与五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太后、皇后之间的微妙关系,皆在这贺寿的繁华表象下隐隐浮现。
不如当个旁观者,少言慎语,审时度势。
宴会继续进行,乐声悠扬,舞姬翩跹,群臣举杯共贺,殿内一片欢声笑语。
到了群臣献礼的环节,五皇子率先出列,他打开玉匣,匣中赫然是一尊晶莹剔透的玉雕,雕的是一条盘龙,龙身蜿蜒,鳞片清晰可见,龙眼镶嵌着两颗红宝石,熠熠生辉。玉雕下方刻着一行小字:“龙腾四海,福泽天下”。
“儿臣谨以此玉龙雕,恭祝父皇万寿无疆。愿我大梁国运昌隆,江山永固,四海升平。父皇如龙在天,威震四方,儿臣虽才疏学浅,然一片赤诚,愿以此微薄之物,表儿臣对父皇的敬仰与祝福。”
此物乃南阳玉雕大师亲手所制,雕工精湛,玉质温润,龙形栩栩如生,腾云驾雾,气势非凡。
太后微微颔首,眸中掠过一抹赞许之色,只听缓缓道:“五皇子有心了,此玉雕寓意深远,正是我大梁国运昌隆之兆。”其言虽轻,却字字千钧,满含深意。殿内群臣闻言,皆肃然起敬,纷纷附和,赞颂之声不绝于耳。
皇帝看着玉雕,眼中露出赞赏之色,点头道:“此物甚好,朕心甚慰。”
顾贵妃闻此言,喜形于色。
这边皇后与叁皇子目光交汇,目光深远,似有深意。叁皇子心领神会,他缓步上前,手中捧着一只古朴的木盒,盒上雕刻着祥云纹路,显得低调而神秘。他恭敬行礼,声音温润:“儿臣恭祝父皇福寿安康,父皇如日之升,光照四方;如月之恒,辉映万世,特献此物。”言毕,双手将木盒呈上,神色恭敬且从容。
殿内众人目光齐聚,皆好奇盒中何物。皇帝微微颔首,示意内侍接过木盒,缓缓打开。
盒中竟是一卷古老的竹简,竹简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古文,字迹苍劲有力。五皇子双手作揖,恭敬道:“此乃上古圣贤所着的《治国策》,儿臣费尽心力,寻得此物,愿献于父皇,助我大梁江山永固。”
群臣闻言,皆露出惊讶之色。皇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缓缓道:“五皇子有心了,此物珍贵无比,正是治国安邦之宝。”
五皇子见状,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恢复如常。他微微一笑,道:“皇兄果然心思细腻,竟能寻得如此宝物,弟弟佩服。”
叁皇子淡然一笑,目光温和却暗藏锋芒:“五弟过奖了,为父皇尽孝,乃是儿臣本分。”
两人目光交汇,虽未言语,却已隐隐透出几分剑拔弩张之意。殿内气氛一时有些凝滞,群臣皆屏息凝神,不敢多言。
皇帝缓缓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两位皇子皆有孝心,朕有如此贤子,实乃我大梁之福。”
许久未发话的皇后微微一笑,接过话头:“皇上所言极是。两位皇子皆是国之栋梁,皇上应当欣慰。”
众臣子闻言,纷纷躬身附和,声如潮涌,齐声赞道:“两位皇子孝心可嘉,实乃陛下之福,我大梁之幸!”殿内一时赞颂之声不绝于耳。
就这样寿宴在一派君臣和睦中结束了。
宋昱坐得太久,身子有些乏了,他站起身想要活动筋骨,却被兄长拦住了。
“寿宴毕,当赴宁寿宫,太后有召。”宋濂说道。
还要继续?可就算不想去也没得办法,贺寿礼被叁皇子抢了风头,看得出太后似有不悦,定是要去宁寿宫商议此事,如今形势,叁皇子势头眼看着要超过五皇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