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3)
而陈知意发表的这篇文章,此时就是捅破这层纸的光。
《说张三》表面沉寂了下来,和同一时间、同一家报纸上发表的《纺织女工春雨的一生》相比,看起来好像是因为势弱,不敌对方,所以渐渐无声。
但暗地里,《说张三》所激起的水花,却如同原野上星星点点的火花一般,以迅雷烈风的气势,迅速的扩散开来。
只待春风来,这把火就要彻底的,燎了整片原!
契机来得很快,距离《说张三》发表十五日后的一天清晨,全国发行量前列的《沪市日报》以头版头条的位置,转载了这篇文章。
。
。
截止到十一月二十三日,全国各地的各大刊报,竟都纷纷将《说张三》登在了头版头条。
和各地报纸转载相对应的,是各种关于这篇文章的讨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了各大报纸上。
首先是“南林北萧”中,南面文坛中年轻一辈的领头羊林路留,于十一月一日在《沪市日报》上发表文章,旗帜鲜明的支持《说张三》的作者容与,所提出的主张。
“容与先生这篇小说中所映射出的观点,如同一柄利剑一般,拨开了这几年来一直笼罩在我头顶上的乌云自一年之前我旅游欧洲列国回来后,就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阻碍我的国家崛起的,到底是什么?
论国土面积、人口与智慧,我常认为国人并不输给欧美各国,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要强于别国一开始我以为是科技,故而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但近来却常常感到迷茫,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样的观念从旧朝时便有,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积弊却仍旧存在时下不少人鼓吹‘实业救国’,但在我看来,却和‘师夷长技’那会儿并无什么区别
直到读了容与先生的这篇文章后,却如同醍醐灌顶一般将我点醒,当今社会下,医学救不了国,文学救不了国,就连科学也救不了国,唯有制度,国民所酣畅需求的,唯是一场自上而下,或者在必要时候,自下而上的制度变革。”
林路留的地位,在文坛上是容与这么个新人所无法比拟的,有了他第一个下场为《说张三》摇旗呐喊后,一众向来追随他脚步的文人们,也纷纷在报纸上发表了对《说张三》的肯定。
有肯定的,就一定会有反对的,但因为第一个支持者林路留在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咖位小一点的甚至都不够格和他对峙。
很快,就有另一位和林路留地位相当的学者,发表了对《说张三》的批判。
“不过是一些小孩子的胡乱天马行空,我承认这篇故事确实写得有趣,但充其量也就是有趣罢了,这样的低俗之作,是万万不能上升到‘国策’的地步的
至于拼尽全力,宛如一条为了主人摇尾呐喊的狗一般的林姓才子,言论则着实令人发笑,制度变革救国?国之弊病国之发展,全赖经济,这在西方国家是在理论依据的总之,不必再提什么制度变革,实业兴邦才是正道!”
有了这位下场后,其余各界的大佬都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人迫切想要兴我中华之心,可见一斑。
当下的主流仍旧是“实业救国”,突然出来一种新的主张,欣喜的人有之,不屑的人有之,深思的人有之,纷纷嚷嚷之下,各种批判骂战层出不穷。
发展到最后,《说张三》这篇小说已经成了一个引子,骂战逐渐分化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实业救国”,一派主张“政治救国”。
星星之火,已然燎原。
为了写出这篇《纺织女工春雨的一生》,简容从三月份回国后,就一直在搜集各方面的资料。
她做事自有一股坚韧劲儿,为了写出当下纺织女工的境遇,还不惜托了她父亲的关系,亲自到纺织厂里体验了一段时间。
简容少女时期情窦初开那会儿,正是师兄萧肃初初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时候,从那时起,她心里就一直有一个念头──她定要效仿她的父亲和师兄,届时和师兄成就一段并肩文坛的佳话。
如今,师兄萧肃虽然已经娶妻,但她这个念头却并未因此动摇过,甚至比较之前,变得越发的坚定。
陈知意那样的旧式女子,怎么配站在师兄的身旁?
她和师兄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从事着同一个行业,不论是在外人眼中还是在两人的心里,该光明正大和师兄比肩的,都该是她才对。
正是憋着这一股心气,简容才越发的要把《春雨》这篇文章写好,最好一鸣惊人,届时不用她多说,对比那么明显,师兄自会知道该选谁。
一开始《春雨》的发展也正如她所料,一经发表,便引起了一阵热议。
虽然同一时间和她刊登到同一报纸上的《说张三》,让她心里感到有些不妙,但这点不妙,很快就被《春雨》势如破竹的气势给压了下去。
之后随着出现,父亲简儒文门下的几个门生发文力挺自己,一来二去之下,《春雨》所造成的气势越发浩大。
而当是时,和她同台较量的那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