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 第145章(1 / 3)

加入书签

“奥,那你们加油!”

加油的信息员们忙碌了半个月,最后只留下一位做为继续教学的老师,就都离开了。

叶图南来不及遗憾,两波新的人员又加入进来。

这是一群以老人为主的团队,大部分个个头发发白,不过年龄虽大,却精神奕奕,好像能再活个二十年似的。

叶图南很快了解到了他/她们的身份,分别是各科目的退休教师,退休课本编写人员,以及这些年去各地修路的退休工程师,退休地质学家,以及一部分‘年轻’的技术员。

这个年轻是相较于退休大佬,事实上,这部分‘年轻人’年龄普遍在30岁以上。

人员太多,信息大厅已经塞不下这么多人,刘姐带着人将新运来的电脑摆放在隔壁房间,部分知道情况老师和工程师们好奇的打量着叶图南,还有几位老教授指挥着小伙子们如何布置现场,看着新工作区越发的完善,刘姐给她解释道:

“这是给另外两个时空的长期援助。”

万界直播间这个软件现在被上百台电脑登陆回复,叶图南虽然也会去看,但信息太多,导致她记得很混乱,直到刘姐提醒,她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

“对了,唐太宗想要修皇家科学院来着!”

“是崇学馆。”

溜达过来的顾胜之说道。

最终没有留下兰亭序复印件的他,立刻选择留在了研究所内,凭借着对唐朝的熟知,成功获得和李世民交流的重任,而后再次得见了王羲之的真迹——隔着视频的那种,虽然不能带走这段视频,但每天能在这里鉴赏一番,也是让人开心的事情,看着叶图南起的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他笑着说道:

“古代言简意赅,能用一个字的,就不会用这么多字来说明,周时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一个字就能表明地区等级,说起来,古代政教合一,这个崇学馆,看起来很不一般啊。”

刘姐点了点头:“对,这是将崇文馆和弘文馆合并,继续归在东宫名下,说起来,它还招收高官子弟家的女眷呢。”

顾胜之院士微微颔首,表情意味深长。

唐时崇文馆招收皇族宗室子弟为教育对象,归东宫管辖,而弘文馆只收三品以上高官子弟,归门下省管理,和中央专门教育机构的国子监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前者属于特权,特设,动它们和‘国本’关系不大,只要皇帝和三品以上的大臣自己不反对就行。

不过,上层人士的行为永远是中下层人士的风向标,连皇室都开始学这些,他们又怎么不会跟着学呢?

尤其是唐时的国子监除了四书五经之外,也有律、算二道,加入化学和物理,也不过是时间的事情。

而有了网线,外置大脑终于上线的叶图南噼里啪啦一阵搜索,把这几个名字和代表含义找出来的她,也模模糊糊感受到了这里面的交锋:

“我怎么感觉,这是唐太宗在给他们家留后路呢?”

国内地域辽阔,只能集权,一旦掌权人昏庸,社会将瞬间急转直下,民智若开,也很难再转回去,王朝覆灭在所难免,每逢王朝更替,皇室必然会经历一波大清理,要是直接换成社会国家,那末代的皇室指不定要被吊死多少人。

可新时代需要技术人才,只要在这方面培养的好,总能让一部分偏远的皇室成员在未来很好的生存下去。

“有可能。”刘姐推了推眼睛:“说不定还可以限制一下有可能出现的皇室争斗,算一箭三雕了。”

不止是现代对于崇学馆多有猜测,唐代各位重臣对皇帝做的这么个决策也是各种猜疑。

和后世感受到李世民‘真性情’,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自信大方的人物形象不同,本朝人对于皇帝的感觉,其实是四个字。

高深莫测。

这种感觉来源于李世民的所能所为,谁能想象一个年轻人十八岁起兵,四年打下这么大的江山还在逐步坐稳,其本人对降将更是用之不疑,这太违反大家的认知了!

从南北朝乃至隋时,不断的王朝更替和毫无底线的战争,使得人们全都表现出利益至上的一面,皇帝更是如此,冷血、残酷,刻薄寡恩,这样的面孔已经持续太久,哪怕再有天幕讲述的历史验证,人们终究还是会怀疑这是不是作秀,是不是春秋笔法。

可当大家真的在李世民手下做臣子的时候,便会发现,他每一步就是在打破大家的固有认知,他没有作秀,更没有春秋笔法,而是真的有这个实力和胸襟——

这自然会给人一种,你怎么能这么做,做了之后竟然还能成的不可思议感。

认知和情绪的不断加深,自然会让大家对皇帝产生崇拜和拔高。

而天幕,它最初还只是大家窥视后世一角的工具,彼时它会造成影响,不过还在群臣的控制范围内,但当皇帝们主动联系上了无才,事情就越发的麻烦了。

所有人都知道前路将要往初级的蒸汽时代走,可面对帝制消亡,家天下消失的未来,大量的人都处于迷茫的状态,除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