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 第96章(1 / 2)

加入书签

“这湿纸是怎么能摞在一起的?”

“他加了什么水进去?看起来一滴一滴的,粘的很!”

工坊的出现,让之前没有方向的匠人终于能够看到方向,但紧接着,他们又生出了更多的问题,众人乱糟糟的吵着,可当他们看着天幕上的男人,从平整的石壁上撕下一张薄如蝉翼的纸后,突然安静了下来。

那就是纸吗?

那就是他们要做出来,能改变世界的纸吗?!

不知道何处,突然传出一声叹息:

“它可真美啊……”

【纸张的出现,带来了很多颠覆性的改变。

不过,早期的纸张,受限于技术的不成熟,产量较低,只是先推进了各类艺术的发展。】

唐朝

“嗯?”

还以为天幕要说什么重要内容的李世民不由得有些失望。

“艺术这种杂道,有何可说的?”

天音不知不觉,还在继续讲诉着:

【首当其中的,是书画。

当笔、墨、水、纸相汇集,魏晋往后的文人墨客,便开始探究文字更多的表现形式。

我们有了更多的字体,诸如由汉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行书,草书,这不仅是字体上的改变,更是一件作品独特的精神内涵,以及背后的精神寄托。

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中,我们看出晋人的气韵,唐人的风姿,宋人的意趣……】

伴随着天音,天幕展示出一份王羲之的《兰亭序》。

!!!

朕的偶像!

“这,后世居然有《兰亭序》!”

身为王羲之迷弟的李世民瞬间就忘记了自己刚刚的失落,他将怀里的李承乾往长孙皇后腿上一放,起身就往外走去,连披风滑落也不管。

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兰亭序》,天幕放的内容向来是眨眼就过,朕现在不看,一会儿想看也看不到了!

长孙皇后无奈的摇头,她没有阻拦丈夫,而是将儿子抱起来放在胡椅上,拿着披风走到他身边,给其披上。

夫妻两个相处近十载,长孙皇后一过来,李世民就感觉到了,他抬着头,眼睛硬是没从天幕上下来,盲摸着伸手将披风往身上紧,边紧边感慨道:

“朕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就是——

看着看着,李世民觉着哪里有点不对:

“只是观其点曳,怎有些涩意呢?”

等等,天幕旁边的白字是什么?

唐 冯承素 临?

朕说怎么差了点味道,居然是临摹本,不是真迹!

后世怎么连真迹都没有?

天幕都出来了,你这么有本事,把真迹放给朕看啊!

第76章 视频 印刷术

天幕不仅没有理会,还直接闪过,放起了其它书法。

蔡文姬的《我生帖》卫夫人的《古名姬帖》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祭侄文稿》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宋徽宗的瘦金体……

秦朝

喜好书法,未来还因为字体书写优美,而成为小篆推广标准字体的李斯看着天幕,眉宇间多了几分向往。

“后世文风之盛,源之于纸,可恨如今未有!”

好在天幕已经将造纸之法讲出,嗯——看起来他得常去纸坊看看,加些厚赏,如此,才能早日用上纸啊。

汉朝

“这纸的产量,看起来可不是一般的大。”

刘彻对书法并不迷恋,哪怕天幕展出的这些书法字体的确赏心悦目,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它们多美,而是练出来这样优美字体,得用多少纸张。

毕竟,要是纸不够,练的不够多,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好字?

看着天幕上方方正正,颇好辨识的楷体,刘彻疯狂心动。

“要是纸坊也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朕就下令让官员全写这种字体!”

以后,朕再也不用受那些大臣五花八门的字体茶毒了啊!

唐朝

各地的文人看着天幕上展示的书法字体,全都疯狂起来。

“蔡文姬,是蔡文姬!这字奔放俊逸,还带着几分娴雅婉丽,甚美!”

“昔日文姬归汉,书古籍四百余卷,大才啊!可恨此生不得见真迹!”

“是卫夫人的书法!古朴端庄,娴雅婉丽……我书之启蒙,就是她的《笔阵图》啊!”

“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唐?他是我大唐之人?!”

“可有人听闻他何在!”

“还有柳公权!”

唐朝,邢国公府

“颜真卿之正楷,端庄雄伟,堪称大家,如此好字,既为唐人,我竟未曾见过,这不应该啊。”

房玄龄注意力全放在了‘唐’上,下意识思索周围出名的书法大家,却怎么也找不到对应的人,倒是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