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 第5章(1 / 2)

加入书签

我就低了一下头,怎么再抬起来,天幕老师讲的东西,我就看听不懂了呢?!

乡野

年轻的赵过站在田边,将头仰起,使劲儿望着天幕,耳边的天音说着他熟悉的语言。周围,是一群癫狂大叫的农人。

“麦!是麦!”

“那是天上的神麦啊!”

“这么快就长出来了!”

“种的那么密,还能长的那么多!”

“麦粒!一株麦上有那么多的麦粒!”

于武帝不同,一开始,田地里的农人们,对天幕的反应极为单一。

恐惧。

天骤然黑那么一大块,谁看了不害怕啊!

尤其是它还一会儿黑,一会儿亮,出现奇奇怪怪的,他们看不懂的东西,还有莫名的呓语在耳边响。

这么古怪,肯定有危险!

但天幕这么大,他们能往哪里躲?

只能跪在地上不断磕头。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慢慢发现。

除了天上的那块天幕在不断的变化,以及耳边响起的呓语之外,自己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啊?

那……

该干啥干啥呗。

春耕哎,那么多活呢,不赶紧翻地播种,是想冬天就被饿死吗?

还是干活要紧。

有一个人这样想,起来做了,其余人大着胆子跟上,看起来就是所有人不被天幕影响,仍在劳作。

实际上嘛,大家干的都不算多稳当,时常抬头看看天,认真听听呓语,防止它真掉下来,或者降下什么灾祸的时候,自己还不知道,跑不掉。

这时常抬头看,便看到了天神拨动日月,麦发芽骤生,直至成熟的景象。

农人们看不懂山河,也分不清云雨,可这日日都要接触的麦,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那天上的神麦,一株麦穗从头到尾,能有巴掌那么大!

至少能有五六十颗麦粒!

而他们如今的麦,最多也不过十余颗罢了。

对比两者的差距,一个农人看着手中干瘪的麦种,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他跪在地上,不断的冲着天幕磕头祈求:

“苍天啊,赐给我们些神麦的麦种吧!”

随着他的动作,这一片田野的农人,纷纷反应过来,磕头求神麦麦种。

众人中,赵过没有跪。

他站立着,眼睛死死的盯着麦田的田垄。

识字且读过竹简的赵过,能理解更多天幕讲的东西。

他不知道天幕到底是怎么出现的,是天空破碎后,有天机泄露,还是鬼神在捉弄他们这些凡人。

赵过只知道,天幕不会赐下天上的麦种。

这一闪而过的片段,不过是为了讲雨罢了。

看着天幕麦田的模样,赵过的眼中极为灼热。

没有天上的麦种没关系,他们还有地上的麦种,既然天界还需要种田,麦还需要雨淋日晒,那一定有些东西,是可以让我们这些凡人学过来的!

比如,天幕上的这些田,为什么会有堆起来的长垄?

第4章 各方反应

天幕没有回答赵过的问题。

就连那广袤的麦田,也不过是几秒的片段。

紧接着,天幕又看向草原。

一把麦粒扔下,祂再次拨动时间。

天音,在耳边低语。

【不足四百毫米的降水,无法养活农作物。】

稀疏的春雨落下,麦种挣扎着发了芽。

但很快,后续降雨的不足,令麦苗长得越发孱弱。

到了后期,麦苗甚至还没有杂草高。

看着这幕的赵过,惋惜的摇头。

没有足量的雨水,农耕就无从谈起。

天音用轻松语调讲解着成因。

【从大兴安岭到张家口,至兰州、拉萨和喜马拉雅这条山脉,隔绝了带来大量降雨的季风,自此,山外便只能游牧。

有趣的是,长城的建立路线,正好和这条降水线重叠。】

“长城?”

入宫的主父偃望了一眼天幕,在看到边境长城时,微微皱眉。

边防……罢了。

将万千思绪压下,主父偃快步走到未央宫前,见天子正居宫外,立即拱手行礼:

“陛下。”

刘彻背对着向天幕,听到主父偃的声音也没有回头,而是问道:

“你可知天幕,为何说这降雨线与长城重合,而不是越过去?”

主父偃微怔,不过很快,他便想通了原因。

“草原无法耕种,那驻兵只能靠运粮,恐怕,耗费不菲。”

这是非常接近根本的理由。

刘彻明白这个道理。

但他很不喜欢。

因为这代表着,就算是自己出兵从长城外打退匈奴,后续想将草原纳入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