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350章(1 / 2)

加入书签

似乎是想到了儿子,吴清又忍不住抹眼泪。

孙川为了给妻子转移注意力,开始夸张且激动的说自己白天在冶钢厂里的见闻:“自己会动,那机器,嘎吱嘎吱就动了!我当时都看傻了!以后炼钢,再也不用辛苦劳累啦。我这腰伤,也能好转。工匠们都在说,日子要变了!以后的金州,肯定会越变越好,老百姓们都能吃饱饭,不愁没有工作!新皇帝,是个好皇帝啊!”

吴清听的不是很懂,只当他在开玩笑,嗔怪道:“瞎说什么呢,吃鱼吧,都要凉了。”

一家三口默默吃鱼,谁都没再吭声。

虽然仍旧沉溺在亲人离世的伤痛里,但家里的氛围,明显松和许多。

而今日,更多金州的百姓家里,都在振奋开怀。

他们兴奋于找到了可以糊口的工作。

却并不知道,时代的浪潮已经拍打下来,接下来只要稍微努力一把,就能乘风而上。

遥远的行宫里。

皇帝陛下今晚的晚餐,是一条鱼。

吃完饭后,他坐在案台上,眉眼松懈的写日记。

建安元年,十二月三日,冬。

朕遇见了一个叫做孙川的铁匠,他送了朕一条鱼。

很好吃。

但他不知道的是,朕当时荷包里有钱,却故意没拿出来。

因为朕在没遇见他之前,就已经提前付过鱼钱啦。

第149章 149

◎江县人抵达金州,建设搞起来!◎

陈庚年没有直接把‘鱼钱’交给孙川。

但年轻的皇帝陛下发明了蒸汽机, 改进冶铁炼钢技术,在金州开设了足足六个大型冶钢厂,给一万八千余百姓提供了工作岗位。

还把市面上的粮价、盐价都控回到先前的正常水平。

整个金州城因此迎来一场新生, 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下,家家户户的百姓,都不用再为‘吃一条鱼’的钱而发愁。

以后,他们不仅仅可以吃得起鱼,还可以吃猪肉、买盐巴、穿棉布衣裳, 闲暇休息的时候,约上好友,吃顿阔绰席面——

而这些,都是行宫里那位陛下悄悄‘付的买鱼钱’。

只不过此刻的孙川一家还尚不知情,或者不出意外的话, 他们永远不会知情。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如沧海一粟。

国家、皇帝、朝堂、百官对于他们来说,都遥远到无法触及。蒸汽机是什么, 他们也不懂。就好比地面上的蚂蚁, 疲于奔波觅食,哪里会关注天上的太阳?

但,没关系啊。

这场由皇帝陛下推起来的时代变革,会温柔的、坚定的, 把每一束光, 都倾洒进万千百姓家里。

嘎吱——

早晨,起床后的孙川推开屋门, 被外面暖洋洋的冬日阳光照的眯起眼睛。

“自从入冬以后, 阴沉了好些天吧, 今儿个太阳倒是不错。”

孙川憨笑着说道。

里屋, 吴清跟着走出来,瞧见外面的太阳,只觉得心情也比往常好了些。

随后她又看了看自己男人穿的邋遢衣服,嗔怪道:“快去换身体面干净些的衣服,以后又不用去锅炉里累兮兮打铁了,还穿着这身脏衣服做什么。”

孙川升职了。

他以后是第一炼钢厂的质检师傅,确实不用再亲自打铁了。

但就算不用亲自打铁,作为质检师傅,在炼钢厂里也难免会蹭到灰尘。

孙川舍不得穿好衣服。

但也没拂妻子的好意,笑着去换了一身干净的。

年轻的儿媳今天则是要去炼钢厂后厨报道,由于先前没有外出做工的经验,表情很是紧张。

吴清决定陪着儿媳一起去。

一家三口简单吃过早饭,结伴出门。

坊里明显比往常更加热闹,年迈的老汉、老太在聊哪个很远的坊里有家米铺子,价格比别处便宜了半文。

年轻些的,则是在打听炼钢厂的活儿,自己能不能干。

就算炼钢厂干不了,还有农具厂,或者干脆签一个叫做什么‘保密协议’的文书,进兵工厂。

“没有打铁经验的,也能干?”

“听说是机器自己会打铁,你只要看着机器干活儿就行。”

“吓,还有这种事儿?”

机器会自己干活儿。

这个事儿,短时间内如风一般在整个金州城里传开,有见过那机器的百姓手舞足蹈比划,神情激动。

而更多的人,则是将信将疑。

但,第一炼钢厂、第一农具厂,都是成百上千的招人,金州城里哪有那么多的铁匠、木匠?

不会炼铁也没关系,只要通过初步的‘培训’,就能上岗。

盯着机器干活儿!

所以南军营现在可谓是人山人海,无数百姓都神情期待又振奋的赶来,企图获得一份工作。

“那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