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345章(1 / 2)

加入书签

每个年轻人都脊梁挺拔,目光坚毅,浑身带着自信的神采。

没有直接封尚书,是他们自己的意思。

兄弟们也是有傲骨在身上的好不好!

与其封尚书,被百官挑剔,不如先展现自己的本领,然后凭借实力升上去,堵住所有人的嘴!

在陈庚年欣慰的注视下,邵安最先出列,郑重道:“启禀陛下,臣,工部侍郎邵安,请愿为陛下分忧,造蒸汽机,升级冶炼炒钢技术,建冶钢厂。”

百官闻言一片哗然。

可让他们震惊的还在后面。

裴宝来出列:“启禀陛下,臣,裴宝来,请愿率领五千骑兵赶往永州,整合永州军,平复永州骚乱。”

永州虽然投诚,但毕竟是祁王的大本营,听说最近还发生了百姓兵变,朝廷自然要去稳定局面。

李泉紧随其后:“启禀陛下,臣,兵部侍郎李泉,请愿为陛下开设、管理兵工厂,研发新型火药武器,为十五万大军配备军需装备,助力陛下北伐。”

随后是孙成:“启禀陛下,臣,户部侍郎孙成,请愿负责洛州赈灾,开设农具厂,为一万五千余金州百姓提供就业岗位。”

他们是真年轻啊。

不仅年轻,且意气风发,姿态张扬。

自从科举停掉以后,朝堂之上,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年轻的官员了。

他们在大殿上一字排开,说话铿锵有力,半点没有畏惧。

主动揽下在百官、甚至六部尚书看来都无法完成的繁琐艰难政务。

且不论真的是否能完成。

单是这个胆量魄力,就足以让百官侧目感慨——

年轻,真好啊。

这个时候大家才突然惊觉,不仅新帝带来的部下,连皇位上的新帝,都年轻的让人惊叹。

大概这就是年轻带来的生机,和力量感?

这群年轻的官员站出来请愿的时候,整个朝堂似乎都被注入了活力。

陈庚年坐在皇位上,看着自己这群优秀的兄弟,笑的十分畅快,也莫名有些感慨。

五年前,那群人人嫌弃的混小子、二世祖,如今竟然也成长到这般成熟模样了。

真好啊。

随后,他竟半点也不含糊,一拂袖袍:“准。”

新君第一次登基议政,就此结束。

散朝后,百官脚步虚浮的退场,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不真实。

陛下太仁善了怎么办!

他们似乎,真的,有幸迎来了一位明君!

就算陛下说的那些政务,最后没办法完成,百官日后也不会苛责。

因为真的太艰难、太艰难了!

但,陈庚年说出的每一项政务,都是奔着实现去的啊!

要不然为什么说出来?

泰安元年冬天,一项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恢弘、伟大的发明【蒸汽机】被陈庚年研究出来。

这个冬天,也被称为奇迹之冬。

蒸汽动力带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烧起一束烈烈火焰,随后这把科技之火,开始朝着整个世界肆意蔓延。

它将烧毁苦难与战争,然后在废墟之上,重建一个盛世太平新国度!

第147章 147

◎制造蒸汽机,奇迹工业变革之始!◎

散朝后的第二天, 陈庚年起了个大早,特地换掉龙袍,穿上常服, 在几个太监的陪同下,去了工部。

他着急登基、把一切政务都先粗略处理好,为的就是挪出时间,先把‘蒸汽机’做出来。

好不容易迎来一个修生养息期,当然要抓紧起来干正事儿啊。

先前他做的那么多恢弘规划, 没有蒸汽机,全都是白搭。

“陛下,到工部了。”

轿子外面,一个模样慈祥,身形消瘦的老太监恭敬说道。

这老太监叫做三福。

陈庚年入驻金州行宫后, 吴恒带着神机营的人, 对行宫里的人摸排了一遍。

原本那些手脚不干净、还掌权的大太监,都被清理出去。留下这个叫做三福的, 品性不错, 人也够沉稳,在新帝身边伺候。

“不必惊动旁人,我——朕自己进去便好。”

陈庚年从轿子里走出来,看了一眼远处的工部衙门, 示意太监们不必跟随, 自己低调走了过去。

登基以后,他还是有些不太习惯自称‘朕’。

偶尔总是说漏嘴。

金州行宫的宫殿实在太大, 不管是原来在江县的衙门, 还是他们陈家的院子, 都是走两步就能到。

但在金州行宫里, 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陈庚年住进去有段时间了,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这宫殿究竟有多大。

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人下跪行礼。

裴宝来等一众兄弟们,早就搬出了行宫,陈庚年挑了几处雅致别院送给他们,也算是给兄弟们在金州安家落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