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230章(1 / 3)

加入书签

这群孩子,基本在六到十岁之间,换句话说,他们才是听着县太爷的故事耳濡目染长大的。或许陈庚年自己都不知道,他在江县的小孩子群体当中,有多受欢迎。

见陈庚年被一群‘小萝卜丁’给围了起来。

王夫子在后面急道:“慢一点,慢一点,别摔倒了,也别撞到县太爷。”

陈庚年摆摆手,跟王川示意没关系,接着随机从萝卜丁里抱起来一个,笑道:“听说你们一直想让我来学堂,是因为什么啊?”

被抱起来的是个小女孩儿,看着有点羞涩,不太敢开口。

可听到县太爷的问话,还是鼓足勇气说道:“我们,我们给县太爷加油,打跑坏人!”

原来是学堂里的孩子们听说了,可能要有坏人来江县。

大家要安慰县太爷,不要害怕呢!

陈庚年只觉得一颗心都要被暖化了。

他陪着孩子们玩了会儿,临走的时候跟王夫子说道:“县衙最近会陆续把所有教辅资料都整理出来,看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夫子便教他们吧。”

生逢乱世,学四书五经之类的,反而不见得是好事儿。

学点技术吧,至少以后不愁吃饭。

种植庄稼、农具改良、化肥提炼、煤炭炼焦、纺织纺纱、冶铁寻矿——这些可都是大学问,现在孩子们小,也不用特地去教,把这些资料书当成识字来教育就行,耳濡目染熏陶着,以后总有成材那一天。

“哎,还是县太爷想的周到。”

王夫子一身科考本领,可最后却落得流放的下场,对此早就看开了。什么四书五经,乱世当前,活命最重要啊!他唏嘘道:“这些孩子们以后长大了,肯定都是各行各业的人才,能给咱江县的建设做大贡献呢。”

陈庚年就笑了。

他转身看向学堂里的孩子,笑的十分和煦:“先不求成材,都先快快乐乐长大吧。”

听到这话,王夫子,以及旁边跟来的富春、赵强都愣住了。

三人互相对视,都看懂了彼此眼睛里的感慨。

也难怪孩子们会喜欢县太爷。

这样好的县太爷,谁不喜欢呐。

等上午的课业结束后,王夫子、赵强带着孩子们,坐牛车出县城,和礼房的人一起,去各个村子做扫盲和战事科普。

孩子们教大家学字儿,赵强这边工作就比较繁琐些。

“大娘,你们村啊,靠近东边的官道,所以可能敌人要是来的话,会从这边进来。当然也不是说一定会来,县衙也会在这边安置人经常巡逻。我意思是啊,要是有人来了,大家第一要务,是保全自己,县太爷说啦,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敌人有刀有枪,厉害的很,也残忍的很,咱可不能跟他们硬碰硬。瞧见他们来了,马上主动上去迎接!对,就是上去迎接,去欢迎,欢迎他们进来!然后你就跟他们哭诉,说这边的当官的是狗官——”

“哎呀,大娘您别生气嘛!我不是骂县太爷,我是让您假装骗坏人!什么?假装也不能骂县太爷?那这样,您就说,咱们这里当官的,姓郑,叫郑文峰。是个丧尽天良的狗官,在县城里住着,经常欺压百姓。你们跟敌人说,让他们帮忙解决了姓郑的,就自愿臣服,听他们的话,把家里的粮食、肉,统统都给他们。”

“咱装的像那么回事,痴痴傻傻的最好,那些来抢地盘的敌人,都喜欢百姓臣服。反正大家记清楚了,装傻充愣捧着他们,最后把他们带着往县城引。县城外面那片空地,大家都知道吧,周围咱都挖好了战壕,城门楼上也架了大炮,他们赶来,咱就敢让他们有去无回!”

“当然来了县城以后,就得赶紧开溜,尽力往两边的战壕跑,就说自己憋不住啦,要拉裤兜子啦。或者害怕郑文峰,不敢进县城啦,反正有什么借口说什么,到了县城外,跑,就是大家的第一任务。”

“当然肯定要装的像一点,比如带路之前,找借口假装给他们做饭,拿好东西,自己趁机吃把黄豆,这玩意儿吃了以后肯定拉肚子。”

“跑了以后咋办?”

“你们尽管放心跑,后面就交给县衙,县太爷绝对不会放过这群坏人的!”

扫盲工作,和战事科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展开。

陈庚年则是又马不停蹄去了军营。

经过三天的初筛,神机营、骑兵营、步兵营,已经分别组建完成。

接下来,兵工厂会陆续给民兵们锻造武器。

相比于学堂的松弛。

训练场上,两千二百余民兵们,正在加紧时间训练。

他们目前还没有长矛,但每个人都拿着树枝棍棒,在训练列队。

这个列队战术,自然也是系统奖励的,它原本的名字叫做‘西班牙大方阵’,也叫三位一体方阵。它由长矛兵、剑盾兵、火/枪兵三种兵列队组成。

而这个战队,不管是针对骑兵,还是针对步兵,都有通杀奇效!

若敌军是骑兵,那么长矛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