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164章(1 / 3)

加入书签

种植大豆、棉花,绝对能赚钱啊。

周围的村民们,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这群刚解除契约的佃户。以前这群人家里穷,日子过得不好,但等他们种了这两样新农作物,估计马上就能富裕起来!

现在的江县,可真处处都是机会啊,冷不丁的,你身边的人就突然发达了。

“县太爷,那您赶快教我们种植大豆和棉花吧!”

原本还心情忐忑的民众,这下满心都是期待和火热。他们这种下去的不是农作物,是炒菜的油,和穿在身上的布啊!

陈庚年见状就笑了。

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性格,他得先让江县人意识到,棉花和大豆是多么诱人的东西,这样人们才会下尽全力去耕种啊。

要知道,地里最好成活的,只有庄稼,其余经济作物,比如紫云英,想要收获,都得费更大的精力。

“大豆稍微简单一些,咱们先来种植大豆吧。你现在回家,烧一锅热水提过来,然后还记得去年我教你们的,制作农药的办法吗?用之前我教你们的办法,再去制作一桶农药药水。”

陈庚年开始让大家忙活起来。

热水和农药都提过来以后,先等热水晾凉变成温水,然后把大豆种子浸泡进去,大概浸泡两个时辰,这一步需要种子受热均匀便于后面发芽。然后再把种子捞出,放进农药水里拌一拌,防止种子埋进土壤里以后会生虫子。

拌完农药以后,捞出来,将种子晾晒干。

但这个种子是不能直接播种的。

要挖一个‘育苗田’,育苗田里的土需要十分肥沃的土,但种子不能直接上堆肥,因为会影响发芽。所以需要在育苗田里放几筐菜园土作为基土。

种植下去以后,要像是种菜那样,给育苗田上铺一层麦梗,保证育苗田地的温度,这样种子才会发芽。

但是大豆的种子太脆弱了。

麦梗不能一直盖着,早晚都得通风,因为太暖和了会把豆种子给烧死。等几天后,仅仅翻开麦梗都不行,还得拿着扇子,手动通风。

这样等大豆后面出苗以后,再用小铲子把豆苗挖出来,一株一株移植进地里。

现代社会种植大豆其实不用这么繁琐,可以直接在地里栽种不用移植。但这个落后的古代,土地肥力不够,为了后期大豆的生长,只能这样前期小心呵护着。

听到这么繁琐且离谱的种植办法,周围的民众们直咂舌。

乖乖,这大豆这么金贵,还要给它扇扇子嘞!

“想要有个好的收成,肯定得费更多的功夫。当时大江村人种植紫云英的时候,也是十分辛苦,三天两头都要杀虫浇水。”

陈庚年笑道:“当然,大豆没有紫云英那么娇贵,但该忙活的还得忙活。等豆苗移植进地里以后,至少要再上两到三次堆肥,不然到时候会影响不良,结不出来豆子,全都白忙活一场。等以后天热了,要注意给豆苗洒水,注意别让豆苗晒枯萎了。除此之外,除草和除虫也都比庄稼更麻烦,地里的草一定要除干净,否则豆苗的营养会被抢走。至于农药,先前我们研发的那几种除虫的药剂,基本上都得轮流在地里浇灌,到时候如果有别的害虫杀不死,我们再来想新的办法。”

这仅仅是种植大豆。

种植棉花,就更繁琐了!

棉花一样也要育苗,但在育苗之前,准备工作更多。

棉花种子要先在阳光下晒一两个时辰,然后在上午辰时的时候,用三开一冷的温水,浸泡种子半个小时。所谓三开一冷,就是要用三分之二的热水和三分之一的凉水混合后的温水。

半个小时后,温水温度变低了,在里面加入草木灰,浸泡四个时辰。现代社会用的是多菌灵,这个古代没有,所以只能用草木灰来代替,作用是杀菌。

等四个时辰以后,把棉花种子捞出来洗干净,再用温水稍微加热一下,用扎了孔的麻袋将种子装进去,再把麻袋放进铺满麦桔梗的筐里,上面再用一层麦桔梗牢牢盖严实。此后七八个时辰内,每隔一个半时辰,给种子翻一次面,防止种子被烧死。

反复翻面四五次,七八个时辰过后,这些棉花种子就会出芽了。

接下来的步骤,就个大豆类似,将出芽的种子种进育苗田里,等棉花苗培育好以后,就可以移植进地里了。

棉花大豆和庄稼不一样,相对来说很娇贵,需要更肥沃的土壤。

因此,先前开垦完荒地,灌水洗完盐以后,陈庚年就让他们在土壤里施加了堆肥,这算是土壤基肥。

等到后面移植秧苗以后,还要追肥。

除此之外,棉花不像是大豆,要保证大量光照,因此哪怕是浇水,都得很小心。

当然除虫除草更是少不了。

也就是说,种植大豆棉花的这群人,从开始种植到收割,都要勤勤恳恳在地里忙活。

一开始,别人还羡慕这群结契就能种上好东西的佃户。

可看他们跟着县太爷忙活了整整一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