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162章(1 / 2)

加入书签

他们村子现在各家苎麻确实不算多,之前都想着搓麻绳,备那么多干嘛。现在想想,以前村子守着‘金山银山’,却完全都给浪费了啊!

而且县太爷描绘的前景也太美妙了吧。

到时候他们村的布,在江县各个村子卖出去,那得赚多少钱呐!

张庆和村民们合计后,一咬牙,这个生意,他们干了!

哪有不投资的生意呢,只有前面先投钱出去,后面才能见到回头钱呐。好在一个村子集资出钱,各家分一分,也不算多。

因此这天过后,整个县前村都行动起来。

他们去木匠铺定了一批拨锤子,以及两台织布机。等织布机送来以后,一台让吴四娘用,另一台让其余村子里的女人跟着她学习。

春天温度回暖,风轻盈盈的,冬日的寒冷彻底消退。

县前村在村口搭了个棚子,吴四娘和一群村子里的女人,在棚子底下一边笑着聊天,一边纺纱。等纱纺好了,几个女人再用纱来织布。梭子织布虽然效率不高,但相比于之前,已经好太多太多了!

男人们则是或蹲着,或坐着,默默用拔锤子捻麻线。

这时候,已经到了农忙的季节,该去地里拔草了。

大家互相体谅,谁家地里有活儿就先去忙,忙完了赶紧回来换班。有时候实在忙不开,那就等傍晚下了田,饭都来不及吃,先去棚区里再忙活一阵。

纺车吱吱呀呀开始工作。

日头西落,傍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被浸染上灿烂的辉芒。人们忙着手里的活儿,在心里喜滋滋憧憬着,等织出来布以后,卖出去,家里赚到钱了,也能盖砖瓦房嘞!

心里想着这些美事儿,干活的时候都利落,嘴里更是不停歇的说闹。

连一些平时话少的汉子,都难得参与进来,聊聊李家村在盖新房,聊聊那波新进来的流民安顿好了没,聊聊到时候大江村的砖瓦畅销,还是他们县前村的布卖得好。

一片热闹声中。

就见吴四娘站起来,激动道:“好了!第一批布织出来了!”

哎呦我的娘!

这一嗓子,让周围所有的热闹声都停下,然后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围过来看新鲜。

那纺纱机织出来的纱,粗细均匀走线扎实,没有一点瑕疵。因此织出来的布,质量也是极好的。

虽然这种麻布本身质地粗劣,但对于县前村的人来说,已经是足够大的大惊喜了!

“这布摸着可真软和。”

“四娘真厉害啊。”

“比我在商铺街店里买的布都好。”

“咱们村这次肯定能赚大钱!”

吴四娘被夸得脸色通红,可看着眼前的一匹布,她同样兴奋到难以自持。

趁着这段时间,再多织一些,就能拿去卖了。

他们村也能赚大钱咯!

-

县前村的人在织布,李家村和大江村的人在忙着烧砖,另一边,百余位和乡绅们辞工的佃户,则是把荒地开垦了出来。

这群佃户和大江村不同,他们是有自己的房子,而且有少量耕地的。

所以辞工的时候,也很有底气。

这些人,属于各个村子里比较穷苦的村民,所以才会选择做佃户。

现在开荒,当然不能像是先前大江村那样,一整块地好几百亩连在一起,所以只能分开,在各个村子开荒。

这就导致县衙工作量加重,孙成负责这个事儿,最近忙的脚不沾地。

而胡铭,则是接过了【家禽养殖】推广的工作。

去年从凉州购买的那批活鸡鸭,后面陈庚年用它们培育出了一些小鸡和小鸭出来。鸭子目前对于江县来说还是个新奇玩意儿,但养鸡算是比较容易的。

只要做好公鸡母鸡的交/配事宜,一般都能收获到能孵化出鸡仔的鸡蛋。

江县现在人人家里都有小菜园,菜园是最容易生虫子的地方。

用来养鸡最合适不过。

想来再过段时间,家家户户鸡鸭成群的情况就会出现了。

不仅如此,这一个月里,县衙又新招了二十位差役,以及三位打扫清洁工,和两个后厨帮工。

这下,县衙的人手终于充裕了,以后再办差事,就不至于手忙脚乱。

佃户们在开荒,江县一些人家在养鸡鸭,陈庚年也没有闲着。

他谎称自己过年的时候认识了一些胡商,并从胡商手里买来了一批棉花、大豆的种子。这两样种子,一样各一千斤,他让系统把种子放在距离江县不远处的官道上,然后再让物流厂的员工过去,将种子带回来。

虽然奇怪为什么去拉种子的时候,那群胡商提前走了,但物流厂的人还是将种子给带了回来。

时间一晃来到四月初。

佃户们参考先前大江村开荒的办法,先用曲辕犁耕地,然后再蓄起田埂积累雨水,将田地里的盐洗了出去,拌好淤泥,又施加了一次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