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60章(1 / 3)

加入书签

陈庚年太忙,给出开垦荒地的解决办法后,转头去忙别的事情了——农药。

是的,农药。

农药这玩意儿,它有个很令人头疼的点在于,你不能提前研发。

因为得先等着虫子长出来,观察它是什么虫,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调配杀虫剂。

他问过一些农户,往年地里长得什么虫,可十个人能有十个答案,根本问不明白!

所以陈庚年最近一直绷紧神经,他得尽力多了解这些农药的成分,先做好制作农药材料的市场调研工作,以用来应对接下来的虫害危机。

这事儿必须得亲自做,因为农药这玩意儿不仅要配比,还有毒。

交给文盲,打死他们都做不来!

他忙着调研杀虫农药,除此之外还在做着以上一些项目的规划发展方向,以及风险评估。

当领导的,永远都要有危机意识!

那开荒的事情,只能交给李泉。

三百亩地,一百多佃户,如此多的耕田和人,管理起来肯定费劲嘛!

更何况,因为李泉把荒地选择在了江县北部沙地,佃户们虽然没有明说,但还是对他有些意见的。

李泉也意识到了佃户们的态度不对劲。

为了缓解矛盾,他一个衙门差役,亲自上手去帮忙开荒,最近忙的甚至都患上了热病,每天累的腰酸背痛。

明明这么累,最后却落不得半点好。

甚至白天他清理鼠窝的时候,还被一个佃户嫌弃‘笨手笨脚干活慢’。

李泉当时就愣住了,什么叫做干活慢?他是来无偿帮忙的啊。

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自从接了‘开垦荒地’这个任务以后,好像表面上看,他什么都没搞砸。

但其实每一件事儿都办的很闹心。

乡绅老爷们不待见他,县太爷觉得他没办成事儿,就连佃户们,现在都嫌弃他干活儿慢。

这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儿了啊!

像是每一个初入职场的小新人一样,李泉很懵,很委屈。

甚至想哭。

但好在,他背后还有人。

于是在被佃户嫌弃以后,李泉干脆拍拍屁股,回家了。他去找村长李福,把最近的事情一五一十全说了。

李福做了二十年的村长,对于很多事情都理解的相当透彻,一听就笑了。

他对李泉说:“你看似每一件事儿都没办错,其实每一件事儿都错了。”

李泉不服:“福叔,那你是没看到胡铭、裴宝来,孙成他们,一个个把事情搞砸的有多离谱。”

但怎么说,进入职场以后,并不是把一件事搞砸到彻底垮掉,才算是错。

“小泉子,你来听叔给你分析啊。这件事一开始,你就不能先告诉佃户,衙门准备给他们开荒。因为这相当于给了佃户暗示,衙门会给他们撑腰。有了底气,佃户们就敢跟乡绅闹。乡绅老爷都是人精,哪会乐意让佃户们做一年的短工?所以自然会把他们开除。”

李福拍了拍李泉的肩膀,笑呵呵的给他解释:“叔知道,你想两边都稳住,所以才提前把开荒的事儿告诉佃户。但其实,越是想两边都稳住,反而两边都得罪。你就直接以县衙的名义,让佃户们回到乡绅家继续干活。然后再假装偏向乡绅老爷,以佃户们小心思太多为由头,让乡绅老爷们给出一年的考察期,双方签订一年的雇佣契书。一年后,契约自动解除,到时候再决定佃户们的去留。等契书签订以后,再偷偷告诉佃户开荒的事情,这时候哪怕乡绅们知道了这事儿,也没办法反悔。”

作为官府的差役,可以心生怜悯,向着佃户。

但前提是,得把乡绅老爷们先安抚住啊,别的不说,面子肯定得给足了。

衙门是个执法机构,不是慈善机构。

如果不懂这一点,永远干不出来漂亮活儿。

李福虽然只是个村长,但若是没点‘政治经验’在,怎么能妥帖管理一个村的人?

很多时候,往往是‘基层领导’经验最丰富啊。

李泉听愣住了。

他没想到问题还可以这样解决,迟疑片刻反驳道:“那这实际上还不是让乡绅老爷接受一年短工吗,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

“他们会不会同意,不在于一年短工的问题,而在于这件事是谁提出来的问题。你说,他们肯定不会同意,但是你可以请县太爷出面去说啊。你请县太爷出面的时候,乡绅们都把佃户开除了,佃户还告了乡绅,这事儿已经无法调和。可如果矛盾没有发生之前,县太爷出面说这事儿,乡绅们一定会同意的。”

李福笑道:“差事上遇见难题,很多时候不是你能力不够,而是你身份不够。这个时候,上官就是你的后盾,你得学会去找上官,让他帮你解决难题。别担心上官不帮你,因为你列出来的那些无法解决的难题,他很轻松就能帮你解决。他解决了你的难题,你办成了事儿,最后上官那里的麻烦也解决了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