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八十二章适可而止三(6 / 7)

加入书签

他致命的弱点。正因为如此,当初在研究这个独立师师长的人选时候,刘家辉在向他争取意见的时候,高海宽犹豫了好长时间,才点头。如果不是考虑独立1师从上到下全部是新人,张绍的四平八稳的性格比较合适,高海宽绝对不会同意让他担任这个师的师长。在请示刘家辉同意之后,实在有些不放心的高海宽决定将鲁山一线的战斗移交给张恩华指挥,自己则亲自率劣诶立师攻击县。虽然受到刘家辉的严厉批评,但是张恩华在内心里对高海宽爬到自己脑袋顶上依然不服气。不过不服气归不服气,但是张恩华至少在表面上维持了对高海宽的尊重,对高海宽所发布的各项指令也表示了服从。张恩华心里清楚,如果自己私下闹闹小牌气可以,刘家辉不会在意。但是在作战上,如果耍性子,不服从命令,玩样,恐怕上午搞出动作,下午自己就会被一脚踢出。张恩华到底是刘家辉多年的兄弟,绝对可以在集团军终将领中,荣登刘家辉肚子里面的蛔虫的榜首。虽然自己现在这个兄弟与当初的有着天地之别的变化。但是出于多年来的交情,张恩华对刘家辉的牌气还是摸的透彻。b私下玩玩小动作可以,但是如果在大是大非面前耍什么花样的话,收拾你绝对没有商量,不管你是什么人。哪怕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也没有的商量。所以张恩华对高海宽虽然不能说必恭必敬,但是执行起来高海宽下的各项命令也绝对没有过半点犹豫。高海宽也知道张恩华与刘家辉的关系。当时在提拔集团军副总司令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职务非与刘家辉自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张恩华莫属,高海宽也是如此认为。虽然他并不认为张恩华比自己更适合担任这个职务。但是用人唯亲,这几乎是国军将领的通性。不仅仅是那些杂牌部队、地方部队。中央军中也同样大有人在。在集团军各高级将领中,张恩华是刘家辉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兄弟,衷啤杰原来是刘家辉大哥的副官。许洪亮现在则是刘家辉的铁杆盟友,又是一起从南京城中突围的,而且一直与刘家辉配合无间。而自己只不过是逃难的时候,路过当时这支部队的驻地,才被收容进这支部队的,算不得刘家辉起家时期的老底子。高海宽怎么都觉得这个集团军副总司令论不到自己。虽然高海宽在缅甸会战中,已经感觉到刘家辉对他有些刻意培养的意思。多次让他独挡一面。但是事情往往有时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用你而又防你,这是大多数中国军队中的通病。虽然高海宽从刘家辉一惯用人态度上并没有看出这一点。直到开会的头一天,许洪亮代表刘家辉找他谈话的时候,他才知道,刘家辉真的是一直在刻意的培养他。知道自己的资历并不比同为军长的张恩华深,跟刘家辉的时间更是远远的比不上张恩华,所以高海宽对张恩华也一直保持着尊敬。指挥作战的时候,总是客气。直到被刘家辉根根的批评了几次之后,才改正了一些。这次出击,在得到刘家辉的批准之后,高海宽可以独断专行,但是高海宽却仍然与张恩华研究了一下。张恩华在听完高海宽的计划之后,沉思了一下道:“高副座,您的计划!我没有意见,但是我看独立师的这次迂回行动,还是我去。你留在鲁山掌握全局比较好一些。你的大局观比我强。还是你留在这里指挥新师负责堵截,我去回县。”“从这几天的战局来看,日军这个第战补充队,虽然是新兵为主,但是作风凶悍,战斗顽强。战斗力虽然比不上那些日军老牌师团,但是绝对要高于那些已经混成兵油子的独立旅团。你还是留在鲁山一线比较恰当一些。”b听完张恩华的话,高海宽略微思考了一下道:“好,就你去。不过,有一点,在强渡北汝河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几天的战况,这个第战补充队队长瓦田隆根少将,之前虽然没有听说过,但是用兵尚算老练,也辛辣。你一定多加小心,特别是对自己的侧翼方向的。”“这一带多是平原地区,宝丰又尚在日军手中。抵达县之后,你至少要抽调出一个团的兵力,监视许昌之敌。虽说许昌之敌主力此时正在与友军激战,但是你也要多加提防。”“另外驻襄城的日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也要提防他们混水摸鱼。话,我就不多说了。张军长一定要多加小心。此时北线的110师团、南线的师团已经覆灭在即,能不能全歼这个第战补充队就看我们这一仗的了。”“请副座放心,恩华此去定不负副座厚望。请副座放心。我今天黄昏后就带队出发。争取后天中午之前拿下县。”张恩华向高海宽敬个礼l之后,刚要转身下去做准备了。“张军长,你稍微等一下。我建议你从辛师中抽调一批老兵补充进独立师。独立1师组建时间晚,辛兵多。军官也大多数是从原来几个师中的副职中抽调的。我想是不是从辛师中抽调一部分军官替换下来一部分。”高海宽略微犹豫了一下,喊住了张恩华。“还有,1军警卫营你都带上。”独立师组建才半年不到,虽然已经完成了集团军练大纲的要求,但是毕竟缺乏实战经验。主要军官大多数都是从原单位的副职中抽调的,没有多少人有独当一面的机会。独立师迂回的郏县又是三面与日军控制区接壤,在加上他们那个多谋少断的师长,高海宽实在有些不放心。如果自己亲自指挥这次回行动,他根本不可能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现在带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