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七章沧海横流五(2 / 6)

加入书签

充其量也不过与国内伪军二流部队相当,可以不用管他。现在对我们最有威胁的还是这个第5师团。”“第5师团,虽然由于缅甸季风的原因。无法直接在缅甸登陆。但是马驰你还记得缅甸会战之初,日军是怎么攻入缅甸地吗?”“记得,日军55师团强行穿越缅泰边境地他念他翁山,轻取缅甸南部的战略要地土瓦。33师团攻占毛淡棉北面地巴安,强渡萨尔温江,突破仰光以东的第一道天然屏障。英印第17师大部在西当河以东被歼,残部逃往同古,毛淡棉失守。造成缅甸战局开始全线被动。”对于日军这次可称地上经典的突击战。马驰记的很清楚。“日军可以做第一次,就能做第二次。以日军一贯的吃苦耐劳精神来看,缅泰边境地地形虽然复杂,但是对他们来说可以容忍。而且我猜测日军在第一次突击成功之后,肯定对这条路线进行了整修。”说到这里,刘家辉沉思了一下道:“马驰你记录,命令暂1师火速经莱多、丹当、坦德宾一线南下策应新77师,暂54师向茂奇一线攻击前进封锁缅泰边境。同时给93师发报。命令93师密切监视泰军动向。”说到这里刘家辉心里掂量了一下道“另外告诉衷啤杰给93师送去缴获的日式92式重机枪二十挺,96式轻机枪三十挺,38式步枪600支。79口径和日式77口径子弹各二十万发,65子弹多给一些,将咱们从48师团那里缴获的全部给他们。93师一直在缅泰边境,苦的很。告诉衷啤杰,多给他们拨一些葯品和罐头。以后93师的补给,由28集团军负责。按照咱们师的标准优先补给。”“另外,在给他们六门步兵炮。还有。从那个美国老头刚运来的那批军火中,抽出60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各八门也给他们,他们那里都是山地,这些装备要比那些山野炮实用。不过告诉吕师长,我的这些装备不是白拿地,如果他93师看不住这几个师的泰军,我只认军法不认识人。”“我担心第5师团已经开始行动。你同时给杜总发一个电报,希望他们加快行动速度,立即拿下任安羌。抢占勃固山以西各战略要地。关键是抢占勃固山以西各港口。日军海上优势太明显。随时可以在任何地点登陆。让日军抄了咱们南下部队的后路就犯不上了。你告诉杜总,今后第5集团军和28集团军两个集团军以勃固山为作战分界线。勃固山以东归我们,勃固山以西为他的第5集团军作战范围。”“另外告诉杜总。他的防御不仅要防范日军在勃固山以西各港口登陆,也要防止英国人卷土重来。我以远征军前敌总指挥的身份命令他,命令他沿缅印边境布防,不许英国人一兵一卒进入缅甸。如果英国人要强行进入,先缴械再说。有什么后果我担着。态度一定要强硬。告诉他不是以前的商量,这是命令。”说到这里,刘家辉沉思了一下道:“你在电报上告诉他这是我以远征军前敌总指挥的身份给他下地第一道命令,也是最后一道命令。也告诉他,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大业,算是我刘家辉在这里求他了。如果有人追究,就让他说这是我地命令。”“在电告军委会,要求目前布防在滇缅边境的45军、60军立即入缅,与71军一起布防曼德勒至腊戍一线,全力保障第5集团军和28集团军的后路。只靠一个兵力只有两万多人的7军不够。语气要说的重一些。我们这里打顺了,那两个军在滇缅边境的布防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打败了,两个集团军十几万精锐不能都丢在缅甸。同时将缅甸目前的战局详细的电告军委会。请军委会另派一员军政双全,特别精通外交的人主持缅甸大局。””总座,您这意味着要和英国人彻底翻脸,这军委会那里能答应吗?还有美国人那里,美国人一直是和英国人穿一条裤子地。他们能允许我们这么做吗?毕竟国民政府地血管还捏在人家的手中。听完刘家辉这几道命令,马驰有些担忧地道。“英国人现在是外强中干,不要怕他们闹。让军委会告诉英国人。缅甸咱们借定了。至于以后,等日本人投降了,再说。英国人现在在亚洲的重点是印度,只要我们态度强硬,并答应在战后让给他们一些利益,在做通美国人地工作。只要美国人开口,现在要靠我们为他们抵挡日本人的锋芒的英国人那里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刘家辉思虑了一下道。他不认为英国人现在还有讨价还价的本钱。以后的事情他管不到,但是现在。缅甸这条生命线至少在抗战期间,必须掌握在中国人手中。英国人是最不可靠的,先有捷克,后有波兰、法国。就连中国人也没有少在他们手里吃亏。这些极端自私自利的英国人,是绝对不可能在相信了。那怕就是公开撕破脸,缅甸也绝对不能在交还给英国人,必须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但是国民政府能不能够顶地住美英两国的压力,特别是美国人的压力就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以国民政府一贯的对外软弱。恐怕还真是一个未知数。说完之后,刘家辉明显不想就将这件事情在谈下去,转过话头继续道:“还有,命令密铁拉一线各部队完成对第2师团围歼之后,由许参谋长统一指挥迅速南下。”刘家辉指了指地图摇头苦笑道:“马驰,你说我入缅作战以来是不是有些过于谨慎了,否则这两个家伙也不会孤军冒进。他们知道我是绝对不会同意他们新77师单独南下的,所以才来了这么一手。”“总座。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