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五章缅甸攻略九(5 / 6)

加入书签

大网。就等这个近卫师团送上门来。虽然不能说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是好赖在中国战场上和马来亚战役中混过几天。也参加过进攻泰国地战斗。虽然那并不应该称之为战斗。最多也就算是武装游行,但毕竟也打过几枪的近卫师团还是第一次见到埋的如此诡异的地雷,和第一次遇上如此多的地雷。等近卫师团一过彬马那,先头部队就踩上了中国军队布下的地雷阵,先头地一个大队硬生生的被地雷炸的失去了战斗力。在彬马那以北中国军队布的地雷似乎是无穷无尽。公路上有,公路边上的草丛中还有。可以用于设置炮兵战地的平地上有。被拆卸光了铁轨和枕木的铁路路基上还有,公路周围可以充当掩体的一切物体从石头到树木周围也有,就连一切可以提取饮用水的水源地周围还有。过了彬马那之后地行军简直成了近卫师团官兵的噩梦。一路上近卫师团被布置的诡异之极地地雷,炸的死伤惨重。负责排雷的工兵基本全部报销,到最后发展到只能用炮火开路,一路走一路轰,炮兵先对着行军路线有一阵猛轰,然后步兵在跟上添弹坑,以便炮兵和车辆通过。至于步兵只能先跳圈玩了。这样一来虽然行军的速度慢了下来,但是却安全的多。被地雷造成的伤亡也小的多,只有在路边取土添弹坑的时候。才有一定危险。只不过自认为发明了一种新的排雷战术而洋洋自得地西村中将并不知道他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中国战场之上,11军在对付与现在他们所要面对的相同对手布置的远没有这么密集的地雷阵的时候,早就已经多次使用过相同的手段。这一路之上近卫师团的官兵算是长见识了,西村琢磨和近卫师团所有官兵还是第一次见到地雷还可以这么埋。几个日军士兵想砍几根粗竹子搭帐篷,结果一刀下去,竹子中不知道被中国军队这么塞进去的地雷就爆炸了,连人带竹子一起上了西天。想去河边取水,水桶刚放到河里,河边地地雷就爆炸了。别说水了,就连去取水的士兵都没有回来。甚至发展到就连去路边撒泡尿都能弄响一枚地雷。公路上真真假假几乎到处是地雷,各式各样的压发、拌发、电发地雷层出不穷。不仅如此,这些地雷上还被捆上手榴弹、60毫米迫击炮炮弹之类的物体增加杀伤力。这中间最恐怖的就是那些被捆上了大量子弹的地雷,这些地雷一爆炸,四处横飞的子弹造成的杀伤力几乎不下于一挺机枪。最夸张的是公路上不仅被埋藏上了地雷,还被埋上了经过改进,可以电控发火地威力巨大地水雷。西村琢磨亲眼看见一辆92式重炮牵引车连同所牵引的一门96式150毫米榴弹炮被一枚这样地变态地雷给炸上了天,殉爆的四处横飞的炮弹还将跟在后边的一辆牵引车同时炸上了天。对些防不胜防的地雷无可奈何的西村琢磨不得不下令拉开行军距离。以降低这些加了料的地雷的杀伤力。让西村琢磨和工兵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工兵已经清理过应该是安全的公路上,怎么还会不时的有地雷爆炸。西村琢磨不知道刘家辉为了对付他可谓搅尽脑汁。现在身后有了财大气粗的美国老板撑腰的刘家辉手头的地雷已经不能与在国内的时候同日而语。为了削弱近卫师团的战斗力,刘家辉不仅将手头上的地雷全部埋上,还在那位乔中将的配合之下,将包括印度的英军仓库中的地雷也搜刮一空。在听一个美军武器教官说这些水雷能改为电控发火之后,将这些水雷也运了回来,在美军那几个武器教官的协助之下改成超级变态地雷,埋设在公路之上,专炸只能依靠公路行军的日军的重炮部队。对于多次使用过这种地雷加上狙击手战术的28集团军部队来说。干这事几乎是轻车熟路。甚至可以称之为行家。其布雷的技术之高超几乎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不过让只想到埋雷却没有想到过排雷,费尽了心思在日军可能的行军路线上埋下了大量地雷的刘家辉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地雷阵不仅让西村琢磨一筹莫展,也让日后接替28集团军担任缅甸防务的其他部队可是吃尽了苦头。更让战后的缅甸政府伤透了脑筋,花费了巨额资金也没有清理干净。最后还是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出了当年埋设地雷的人员,才想尽办法将这些地雷清理干净。一路上被似乎无穷无尽的地雷折磨的身心疲惫的日军近卫师团官兵早就没有了初担大任时的那股新鲜劲了。在与201师接触之后,这些官兵心中反到是有一种解脱的感觉。被折磨的快要发疯的近卫师团一上来就集中全部炮火掩护一个联队的兵力轮番向201师阻击阵地发起了进攻。两军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看架势近卫师团准备将一路上所受的气全部撒在201师的头上。不过201师也不是吃素的,面对在重炮掩护发起猛攻的日军丝毫没有露出怯意,依托早就修建好的工事顽强抵抗。一天的激战下来在一个重炮联队一个炮兵联队的火力掩护之下,近卫师团仅仅前进了不到两公里,可以说是毫无进展。自己却付出了担任主攻的一个联队伤亡过半的代价。在这一天的伤亡人数比近卫师团在中国和南洋参加的所有战斗付出的伤亡还要大。在进攻南洋的战斗之中,近卫师团唯一参战的第3联队伤亡也不过二三百人。看着自己部队伤亡过半,进展却甚微,担任主攻的近卫第3联队联队长村甫大佐羞愤的几欲自杀。自从从军以来,他还是第一次遇见这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