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甩掉历史包袱(3 / 3)
等耕作,立三县,置万户,真秦六世未有之善政也!岂敢不感激之?”
&esp;&esp;这些话说得众刑徒点头称是,在他们眼里,武忠侯就是他们的解放者,打碎镣铐之人,如今又授予衣食耕地,都感激不已,商量说:
&esp;&esp;“等在上林安顿下来后,吾等就在里闾中,给武忠侯,立个祠罢,以此告诉子弟,武忠侯之恩惠!”
&esp;&esp;……
&esp;&esp;而与此同时,隶属于少府的“乐府”,也接到了张苍下达的,一系列改制命令。
&esp;&esp;乐府是专门管理音乐的官署,因为秦恶诗书,所以诗三百奏唱较少,只有一些古朴的旋律,在祭祀时演唱。平日里的宫廷宴饮,反倒以近世一来那所谓的“郑卫之音”以及邯郸的流行乐曲为多。
&esp;&esp;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esp;&esp;武忠侯提倡节俭,过去的郑卫之音,不准唱了,浩大舞阵,也不准跳了,转而要求乐府创作的,是一系列新主题,新的风雅颂……
&esp;&esp;“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得十五国之歌,是为风。”
&esp;&esp;“王畿贵人正声雅乐,是为雅。”
&esp;&esp;“宗庙祭祀舞曲歌辞,歌颂祖先功业,是为颂。”
&esp;&esp;乐府被鼓励,不能沉溺在《阳春》《白雪》里,要多采《下里》《巴人》之曲,与民间接轨。
&esp;&esp;当然,现在去各地采风暂无条件,但可以去军中采集嘛。北伐军将士们喜闻乐见的南方、关中、巴蜀土风歌谣,民间小曲,将不太雅观的部分稍微改造,让它们变成像《北伐军军歌》那样广泛传唱的歌曲。
&esp;&esp;与此同时,贵族雅乐将被淡化。
&esp;&esp;颂曲将不再是对秦历代先祖先王的歌颂,对秦始皇帝本人的歌颂,而要变成歌颂大一统、歌颂北伐的正义性,歌颂武忠侯的新政策……
&esp;&esp;于是,曾按照高渐离弹奏的韵律,为秦始皇帝作出《秦颂》的一位老乐官,看着武忠侯下达的一篇《颂》的要求,彻底傻了眼。
&esp;&esp;这首歌曲是命题作文,曲调旋律由乐府自由创作,但主题必须是……
&esp;&esp;“翻身刑徒……”
&esp;&esp;“把歌唱?”
&esp;&esp;……
&esp;&esp;ps:还是家里舒服啊,睡了一整天……第二章在晚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