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8章 先知稼穑之艰难(2 / 2)

加入书签

&esp;&esp;和过去不同,此番在北方作战,毛衣成了新的战略储备,乌氏倮形容说,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必须食肉而饮酪,并披上鸟兽的厚皮毛,方能御寒。中国之人在春夏去还行,若在当地越冬,不能适应其水土,恐怕会十死三四……

&esp;&esp;虽然预定的开战日期是春末夏初,但此战要进攻的地域广阔,若不能一鼓作气结束战争,可能会拖到明年,纵然占领了北假、河南,也要留大量兵卒戍守,他们的过冬问题,不能不加以考虑。

&esp;&esp;皮裘太贵,于是,毛衣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如今,非但是陇西郡,其余几个边郡都引入了羌羊,利用少府研制的技术,开始饲养剪毛织布,去年,陇西产3000件,北地产1000件,上郡、代北各500件。

&esp;&esp;产量比前年翻了两倍,但秦始皇仍觉得太慢了,于是各郡都在拼命想办法,提高产量。

&esp;&esp;陇西郡仗着与羌羊的原产地湟中最近,或抢或买,不断扩大规模,甚至还向羌人收购羊毛。

&esp;&esp;北地自不必说,乌氏倮在黑夫的建议下,开始将毛纺视为日后自家的支柱产业,大肆购买羌羊入郡。黑夫的夫人叶氏则建议将广大妇女发动起来,戎人养羊,夏女织布,形成一个华戎互利的循环。

&esp;&esp;上郡、代北三郡起步晚,距离产地也远,于是就在羊的品种上打起了主意。在蒙恬的奏疏中,说一个从楚地移民到雁门郡的牧羊大户班壹,带着他手下的数十牧童,试图让羊毛纤细的羌羊和当地羊毛粗糙的绵羊杂交,希望能生出适合剪毛织布的品种来……

&esp;&esp;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秦始皇的要求:明年各郡的毛衣产量,还要再翻一番!即便如此,北征的十五万兵卒里,能穿上毛衣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民夫就更别提了……

&esp;&esp;除了御寒的冬衣,还有粮食,秦始皇已让九卿之一的治粟内史筹备军粮,等到明年开春,约莫能筹集三十万人食用一年的分量:五百万石!

&esp;&esp;“陇西郡军粮可当地自行筹备,代北军粮从太原、河东征集,北地、上郡则由关中供应。”

&esp;&esp;在关中附近作战的好处便显现出来了,等到春末夏初,交给北地郡的一万五千民夫,就会从丰饶的关中,从郑国渠等粮仓,押解军粮、刑徒,一路跋涉去北地郡报到。他们由县尉、游徼、亭长带领,就像许多年前,黑夫带着安陆的小兄弟们踏上征途一样……

&esp;&esp;碛里征人三十万,翌年归来又几何?

&esp;&esp;黑夫也不知道自己提前推动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是好是坏。

&esp;&esp;“只希望这一战,能一举平定北疆,让秦人在河南北假深深扎下根,打造出一个塞上中原吧……”

&esp;&esp;这时候,只听秦始皇忽然说起了另一事。

&esp;&esp;“朕尝闻,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esp;&esp;“然公子王孙,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

&esp;&esp;“军旅之事亦然,若只听闻千里之外的捷报,未尝与大军共同出征,闻金鼓震天,视狼烟滚滚,岂能知兵事之艰难,而明北逐匈奴之必要?”

&esp;&esp;“这些事情,都是扶苏需要知道的。”

&esp;&esp;黑夫立刻打起了精神,他知道,这次皇帝召见的戏肉,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