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章 客自应天来(3 / 4)

加入书签

上的最佳人选。老臣之过老臣自会自罚。淮王登基之日,便是老臣辞官退隐之时。老臣从此不问世事,终身不出家门半步,面壁思过,为今日之事而恕罪。”

&esp;&esp;郭旭张口怔怔,一时说不出话来。

&esp;&esp;吕中天老谋深算,虽然这一切只是他的故作姿态,但他必须要这么做。哪怕面对自己的外孙,如果有一天他当上了皇上,想到今日之事,心中必对自己背叛郭冲的信任而耿耿于怀。他便以这种忏悔的方式来剖析心迹。同时又告诉郭旭,自己并不贪恋权势,你也不必担心我将来把你当傀儡待。你登基我便辞官,从此不会干涉你。

&esp;&esp;吕中天这样的人,心机之艰深怕是正常人很难能领悟了。聪慧如郭旭,也被这番表演惊呆了。见外祖落泪,郭旭也跟着落泪跪地,忏悔不已。

&esp;&esp;……

&esp;&esp;长恒县,郭昆和林觉积极的为有可能到来的危险做着准备。郭昆下达了命令,让魏大奎等人的兵马在收复滑县和韦城之后便迅速南下,东渡长林渡口后抵达宛亭县扎营待命。长恒县的兵马也将等候从封丘县开赴东明的一千兵马收复东明县之后来此汇合之后赶往宛亭县会师。

&esp;&esp;郭昆按照林觉的意思派出了数十队斥候人手深入京东西路探听消息,主要的目的是看郭旭大军的动静和海东青的动静。数日以来消息不断传来,郭旭的兵马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异动,只是在应天府中休整,海东青那边的动静却是大的多了。

&esp;&esp;据斥候放回的军鸽带来的消息表明,海东青从应天府败逃之后逃往了位于应天府以北一百八十里的单州。在单州只呆了数日便又带着上万教匪抵达兴仁府东一百二十里外的成武县城。按理说,单州的城池要比成武县城要大的多,海东青如要重新设立总坛老巢,单州可是除了应天府和兴仁府之外的较为合适的地点。起码单州城足够大,城墙足够高也足够坚固。且单州还濒临古汴水河道,天然有一道城外可拒守的防线。成武县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普通的县城罢了。

&esp;&esp;别人或许不理解,但在林觉和郭昆看来,这没什么好难理解的。他们知道,海东青是不会在京东西路逗留的,他去往成武县,正是要往西攻击兴仁府的征兆。两三天后,斥候们禀报了从京东西路各州县络绎不绝的有教众奔赴成武县城的消息。大到成建制的一大队一大队的教众,小到三三两两的结伴同伙而来的教徒们,小小成武县从来也没这么热闹过一回。这消息更是让林觉和郭昆明白,海东青正在全力集结教匪,重新组织力量,为西向进攻做准备。

&esp;&esp;反观应天府的郭旭大军,五六天没有任何动静之后,直到朝廷一万禁军援军抵达,才终于出城作战。但让人无语的是,他们作战的方向居然不是往北直捣单州逼近海东青所在的成武县,而是往西方向去攻下了砀山和丰县两个小县城而已。

&esp;&esp;种种迹象表明,林觉的预测正在应验。明显可以看得出郭旭是故意的拖延时间,他根本没想着要一举扫平教匪,而是磨磨蹭蹭的装装样子罢了。

&esp;&esp;郭昆心里还存有一丝丝的幻想,即便面对如此明显的迹象,他还是觉得郭旭或许是别有用兵之法,并不敢真的借刀杀人。但是,不久后一个人的到来彻底的粉碎了郭昆最后的幻想。

&esp;&esp;八月二十四日傍晚,林觉正在跟郭昆正坐在小院石榴树下讨论分析局势的时候,负责住处守卫的王府卫士们兴奋的簇拥着一个人从院子外进来,一边走还一边嘻嘻哈哈的说话。林觉和郭昆见到此人都同时啊的一声站起身来。这个人林觉和郭昆都认识,正是原王府卫士小队长、现在的林宅保安副队长孙大勇。

&esp;&esp;“你怎么来了?”林觉和郭昆同时问道。

&esp;&esp;孙大勇满身灰尘,风尘仆仆的样子,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活像个讨饭的叫花子。

&esp;&esp;“孙大勇见过小王爷,见过林大人。渴死了,嗓子眼都冒火了,哪位兄弟去给我舀瓢凉水来喝?”孙大勇一边行礼一边叫道。

&esp;&esp;林觉端起桌上的凉茶壶递过去,孙大勇也不客气,接过来咕咚咕咚的喝了个底朝天,这才长舒一口气满意的打了个饱嗝。

&esp;&esp;郭昆知道孙大勇现在在林觉宅中做事,还以为他是从京城来的,皱眉问道:“你是来找林觉的?林觉家里出了什么事么?小郡主没事吧。”

&esp;&esp;林觉翻翻白眼,心道:这大舅哥可真是个乌鸦嘴,你家里才出事了呢。

&esp;&esp;“他可不是从京城来,应该是从应天府来的。孙兄弟,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应天府的事情办妥了么?郑姑娘她们没事吧。”林觉问道。

&esp;&esp;孙大勇忙道:“回禀林公子,在下正是从应天府而来。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