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0章 凶狠的文官(2 / 3)

加入书签

王相公不贪图口腹之欲,不拘小节,是个很纯粹的人,他许是想事情太专注了,绝不是有心轻慢。儿臣倒是以为,王相公辅佐父皇,颇有功劳,就赐他皇宫骑马吧!”

&esp;&esp;赵祯听完,意味深长看了儿子一眼。

&esp;&esp;小家伙是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也敢和母后唱对台戏了。

&esp;&esp;“皇儿,你可知道,父皇要是现在下旨,赏赐王爱卿,会有什么后果?”

&esp;&esp;赵曙思忖道:“儿臣以为,既然王相公是个纯粹的人,他受了父皇洪恩,必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效忠我大宋皇家!”

&esp;&esp;“可是也会有许多人失望啊!”

&esp;&esp;赵曙咬了咬牙,鼓足勇气道:“父皇,要想做事,就难以两全!儿臣去了西北几个月,想清楚了一点,什么事情都是有付出,才有回报!哪怕是朝廷也不例外!比如想让士兵效死,就要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清楚,哪怕战死了,家人也会得到足够的抚恤。不给人家田,凭什么让人家卖命?田地又是从哪里来,肯定不是凭空而来,唯有把原主杀掉,才能夺取。想不杀人,不流血,就让各方满意,那根本是妄想!各方都满意,也就是各方都不满意,没有彻底满足一方的要求,就换不了死心塌地的支持者。”

&esp;&esp;这些日子,赵曙不停思索,今天他把领悟到的,全都和盘托出,让赵祯听完,都颇为意外。

&esp;&esp;沉吟许久,赵祯欣慰一笑,“皇儿日后必定是个有决断,有魄力的天子,朕心甚慰……”

&esp;&esp;能得到父皇的肯定,赵曙喜形于色。

&esp;&esp;赵祯继续道:“你的意思父皇清楚,你是想让父皇只用新派,不用旧派,可有些事情,朕也没法下决心,怕是只有等到你登基的那一天,才能下手了!”

&esp;&esp;赵曙很诧异,父皇身为天子,金口玉言,难道给王安石一个支持,就这么难吗?他心中不以为然,却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低着头,继续给赵祯揉腿。

&esp;&esp;赵祯看着日渐成长的儿子,心中既是欣慰,又是羞惭。

&esp;&esp;傻孩子,父皇老了,精力不济了,体力也不行了……或许只有你老的时候,才会明白,对一个老人来说,平安平静,比什么都重要。

&esp;&esp;父皇真的没法大刀阔斧,没法再替你铲除障碍了。

&esp;&esp;不是父皇不想,是你的母后都站在了那一边,你让父皇如何下决心啊?

&esp;&esp;赵祯很凄凉,特别无助,他比谁都清楚,曹皇后为什么会跳出来,道理很明显,就是他老了,赵曙还没成年,曹皇后必须去抓权力,不只是宫里,宫外她也需要一批人。

&esp;&esp;旧党,将门,都是曹皇后需要抓的力量,只有掌握了这些人,曹皇后才能有说话的分量。

&esp;&esp;从某种角度来讲,赵祯甚至喜欢曹皇后这么干,私下里,他偷偷放水,给曹皇后更多的权力,唯有一个强悍的皇太后,才能庇护赵曙,不被权臣欺负,赵家江山不至于丢了……可问题是皇帝和太后之间,也有冲突啊,赵祯早年就曾经历过一个强势的太后,他知道被人压着的滋味不好受。

&esp;&esp;赵祯的处境,远比看起来,要复杂艰难得多。

&esp;&esp;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才是他痛苦的根源。

&esp;&esp;哪怕面对儿子,赵祯也不能吐露一个字,只能深深埋在心里。

&esp;&esp;“皇儿,你还小,有些话只是和父皇说也就是了,朝局如何,你也不要多嘴了。”说完,赵祯无力地摆摆手,示意赵曙退下,他闭目养神,一个字也不想多说。

&esp;&esp;赵曙当然不甘心,却也没有办法,只能退出了寝宫。

&esp;&esp;……

&esp;&esp;王安石危险了!

&esp;&esp;这是赵曙见到狗牙儿,说的第一句话。

&esp;&esp;父皇不愿意力保王安石,旧派人物一定会卯足劲头儿,逼着王安石罢相的。

&esp;&esp;事实上,他们已经行动了。

&esp;&esp;王安石冲撞宣德门,还有他在君前的奏对,都流传了出去。

&esp;&esp;许多人痛骂王安石,说他对天子无礼,不敬天,不畏祖,完全是个胆大包天的叛逆之臣,让这样的危险人物继续做宰相,大宋有亡国之虞。

&esp;&esp;他们又把王安石推行新法当中,出的问题都无限放大,脏水一盆一盆,不要钱似的泼向王安石!

&esp;&esp;看到朝臣的攻势,真让赵曙心惊肉跳,不寒而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