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1章 三英战不过吕布(2 / 3)

加入书签

们的十万擒生军全都推到了灵州和兴州等地,加上当地的党项各部,现在李谅祚手里有30万人马,和我大宋的兵力对比,几乎相当。”

&esp;&esp;高遵裕立刻道:“王相公,我大宋兵精粮足,西夏新败,士气颓丧,离心离德,为何不能一战?”

&esp;&esp;王宁安不动声色,指了指灵州以南的地区,“就是这里,这就是大宋不能出兵的原因!”

&esp;&esp;高遵裕没有在西北领兵,还不清楚。

&esp;&esp;这时候贾昌朝咳嗽了一声,“老夫虽然是文人,但是也知道,这一片是700里瀚海!陈大人,高将军,还有谭供奉,你们不会不知道瀚海的厉害吧?”

&esp;&esp;陈升之和谭宪的脸色都很不好看,显得惶恐不安。

&esp;&esp;贾昌朝继续道:“这700里瀚海沼泽,道路难行,眼下正是春夏之交,雨水渐多,就算大军能通过瀚海,那后援怎么办?粮草给养,马车民夫,如何过瀚海?且不说沼泽地带,哪怕是平坦大路,往700里之外运粮,要损失多少?两三成总有吧?走瀚海呢?恐怕要调过来,十成最多有三成送到,而且还做不到准时送达!假如西夏人马伺机偷袭,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损失多少?”

&esp;&esp;看着渐渐脸色变绿的三个人,贾昌朝有些得意,这些道理是昨天王宁安和他讲的,现在老家伙现炒现卖。

&esp;&esp;“如果一定要出兵,最多能保证5万人马的后勤,5万对30万,就算能打赢,能全歼西夏的主力吗?只要他们的主力还在,西北的战事就会一刻不停,我们有本钱把战线拉得那么长吗?”

&esp;&esp;贾昌朝像是教训自家的孩子一样,“打仗要用心,要实地考察,不是靠着拍脑门,京城的那帮废物光知道坐而论道,没事就上书鼓动圣人,他们是祸国殃民,蒙蔽圣听!你们三位要还是有疑问,不妨去瀚海走一走,看看能不能出兵!”

&esp;&esp;陈升之,高遵裕,还有谭宪,互相看了一眼。

&esp;&esp;全都读到了强烈的鄙夷。

&esp;&esp;丫的贾昌朝!

&esp;&esp;你老货就是主战者之一,一转头就教训别人,翻脸比翻书还快,真够无耻的!

&esp;&esp;当然了,他们也只敢在心里想想,毕竟贾昌朝的江湖地位太高了。他老人家最多推说没有实地考察,一时脑袋发热,哪怕赵祯都不会把他怎么样。

&esp;&esp;而且贾昌朝讲得这番道理也真的很有说服力。

&esp;&esp;想当初大宋决定经营青唐,就是未必避开瀚海这个麻烦。

&esp;&esp;高遵裕还不死心,“王相公,我们就不能避开瀚海吗?”

&esp;&esp;“可以避开,可问题是避开之后,补给线就要成倍增加,变成两千里,无论是走东线,还是西线,受到袭击的可能性都非常大!”

&esp;&esp;王宁安指了指河西走廊的方向,“这也是我为什么主张先收复凉州等地的原因,只要拿下了河西走廊,侧翼的干扰就没有了,大军可以沿着黄河进军,直扑兴庆府,从而绕开瀚海天险!”

&esp;&esp;“嗯,王相公果然是深谋远虑。”

&esp;&esp;陈升之频频点头,显然,他被王宁安说服了。

&esp;&esp;“王相公,下官再斗胆请教,如今西夏不甘心失败,反复出兵袭扰,不胜其烦,您可有退敌之策。”

&esp;&esp;“没有!”王宁安回答很干脆。

&esp;&esp;三个人都是一愣,“王相公,莫非就任由西夏不停添乱吗?”

&esp;&esp;王宁安微微一笑,“三位,你们既然知道了瀚海天险,那为何还担心西夏袭扰啊?”

&esp;&esp;“啊!”

&esp;&esp;三个人张大了嘴巴,惊得目瞪口呆。

&esp;&esp;他们的脑筋稍微转了转,顿时明白了王宁安的意思,羞愧地恨不得钻地缝儿里。

&esp;&esp;大宋主动出击,要过700里瀚海。

&esp;&esp;同样的,西夏打过来,也要走瀚海。

&esp;&esp;虽然西夏士兵比大宋士兵更适应瀚海的气候条件。但是在瀚海行走,一样不轻松。他们远路而来,师老兵疲,大宋利用精兵,和他们对攻。虽然损失不会少,但是长久下来,先撑不住的一定是西夏!

&esp;&esp;“三位,本官已经下令,整修横山一线的所有堡垒,加强防御,并且将横山的百姓内迁,在秦州和青唐等地安置。横山一线,就会变成一道铜墙铁壁,西夏的人马绝对越不过横山。同时,在横山以北,原属西夏的境内,我们守住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