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2章 见太师(3 / 4)

加入书签

落崔岷,她就拒绝医治戚玉台。

“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陆曈抬起头,声音不卑不亢。

“器要有用,则贵贱同资。对大人来说,崔岷与下官并无区别,与其用一个隻知窃取他人药方,并无真才实学的庸医,倒不如用更好的人,不是吗?”

戚清静静看着她。

午后日头正盛,渐渐远处飘来浓云,明亮街道一瞬布满阴霾。

沉默良久,他笑起来。

“陆医官好胆色。”

戚清盯着陆曈,语气充满欣赏:“老夫有一女儿,年纪与你一般大,若她也有你这般聪敏,老夫也就放心了。”

陆曈隻称不敢。

他点头:“你坚持公义,很好。崔院使入医官院多年,若你所言不假,崔岷真有窃人药方之举,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老夫也必还你们一个公道,将当年之事公之于众。”

他站起身,扶着藤杖,意欲离开。

陆曈叫住他:“大人忘了药包。”

“不用了。”

戚清微笑道:“心病还需心药医,待陆医官一解老夫心疾,想来老夫症像,自会不药而愈。”

说完这句话,他就不再看陆曈,隻慢慢地迈出铺子,一点点消失在李子树下。

直到门前再也看不到戚清的背影,陆曈面上笑容倏尔散去,冷冷看向桌上茶碗。

茶碗里,浅褐茶汤清亮,平静没有一丝涟漪。

戚清从坐下到离开,不曾饮下一口。

格外谨慎。

她垂眸,松开藏在袖中攥紧的拳。

掌心全是汗水。

……

马车上,戚清微阖双眼。

太师府中夏日铜牛常置冰块,凉爽舒适。西街日头却毫无遮掩,哪怕仁心医馆因门前枝影并不炎热,但在那狭窄的药铺呆着,还是与往日不同的憋仄。

管家握着丝帕,轻轻替他拭去额上汗水。

“大人,陆曈所言,究竟是真是假。”

“假话。”

“怎么……”

戚清仍闭着眼,淡淡道:“她绝不可能是为苗良方而来。”

如陆曈所言,被崔岷盗走药方是偶然,而因这偶然出现的破绽,她拿来做与戚家交易的条件,一切不过是为了苗良方出气。

但若只是为苗良方出气,何至如此得罪太师府。

一个人付出远大于所求,其中必然有鬼。

管家疑惑:“可在此之前,她的确不可能知晓少爷病情。”

戚清不语。

这也是他不明白的地方。

陆曈不可能在春试就开始布局。

“老爷,”管家道:“无论她所图何物,如今少爷病着,崔岷毫无办法,这医女嘴上说能治,可形迹可疑,不知是真是假,您真打算让她给少爷治病?”

“治。”

戚清捻动佛珠,“崔岷已无用,可弃。玉台亦如此,不如给她试试。”

管家心一凛,不再作声了。

佛珠温润,戚清静静看着,眼前却浮起方才女子镇定面对他时的模样。

不管是不是自作聪明,其镇定与从容,当年已当了院使的崔岷亦不能做到此种地步。

陆曈其实说的没错,她比崔岷更有用。

可惜出身平人,若是戚家的女儿……

偏偏姓陆。

姓陆……

捻动佛珠的手一顿,戚清猝然睁眼,问:“先前在丰乐楼死了的那个良妇叫什么?”

“叫陆柔。”

“陆柔,陆曈……”

戚清眸色微变。

“大人是怀疑她是常武县陆家人?”管家不解,“可良妇一家是常武县人,陆曈是苏南人。”

戚清皱眉。

陆曈的确是苏南人。

他也曾怀疑过此女来历,然而方才药铺中试探,她已打消他的疑虑,的确是苏南人不假。

何况当初派去常武县的人回来说,常武县陆家确无其他亲眷,仅有的远亲刘鲲一家,也死的死疯的疯,早已离开盛京。

但,过于天衣无缝,本就是一种古怪。比起证据,他更相信自己活了几十年的直觉,这直觉帮他在过去多年躲过灾祸,使得戚家如今仍在飘摇世间安好无虞。

“再派人去一趟苏南。”

“问问苏南医行,有没有一个叫陆曈的医女。”他说。

……

夜幕四合。

崔府里,崔岷坐在书架前的地上。

满地都是医书药理,满地都是狼藉。就在一片狼藉里,崔岷席地坐着,忘我地埋头翻找面前摞成山的医书,眼底都是血丝。

自打他白日回府后,就将自己关进书房,饭也不吃,水也不喝,发疯般翻遍医书。

夫人与儿子都已来劝过他几回,他置若罔闻,仍然奔忙不休。旁人都说他是魔怔了,只有崔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