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9章 庸人(3 / 4)

加入书签

中的错漏,让崔岷难以下台。

偏偏纪珣家世不差,纵是他想惩处发落,也寻不到时机。

他无法发落纪珣,只能看着对方在宫中越发如鱼得水,心中越发感到焦虑。隻好决定再写一本医籍。

一册是偶然,两册,至少他院使之位,暂且无人动摇。

崔岷是这般想的,然而越是心急,药方越是出不来。他如一个江郎才尽的老秀才,笔下墨汁都泛着股朽意。于是他四处搜罗孤僻医本,见多识广,弥补自己枯乏的才智,试图证明自己并不平庸。

书上写:吾姿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迄乎成,而亦不知昏与庸也。

这世上怎会人人都是天才,只要他勤勉努力,与那些天才也分不出区别。

他是这么想的,然而数载过去,崔岷悲哀地发现一件事实。

天才与庸才,一开始就是不同的。

纪珣在宫中越发如鱼得水,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隻觉院使之位摇摇欲坠。纪珣出身好过自己,同样医术,年轻的世家子弟,比日渐老去的平人医工更适合做医官院院使。

就在崔岷自己也渐渐认命之时,太师府上公子戚玉台出事了。

戚玉台不知衝撞何物受惊,妄言妄语,戚太师请他于府上出诊,崔岷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用心医治数日,戚玉台果然痊愈。

戚清对他很是感谢。

这感谢表现在,当宫中有人提醒纪珣如今可以担任医官院副院使时,戚太师出声阻拦了。

崔岷心领神会,这是太师府对自己的回报。

之后几年,他院使之位,再无人觊觎。

崔岷明白,这是太师府的功劳。然后午夜梦回,偶尔却仍觉难安。

宛如空心之人被迫走上高位,知晓内里无处可撑,总是胆战心惊。

直到今日,担惊方成现实。

戚玉台再一次发病。

这次发病比上次更为严重,数日下来不见半点起色,崔岷自己也焦心。癫疾本就难治,戚玉台是因为自小到大用着灵犀香梳理情志,保持清醒,然而一旦频繁发病,药石难医。

很是棘手。

崔岷想起傍晚时在戚玉台屋中,戚清说的话来。

他问他:“玉台的病,究竟治不治得?”

那不是在问他治不治得,是在问他还想不想活。

崔岷嘴唇苍白。

他心中清楚,戚清寻他而非纪珣去医治戚玉台,绝不是因为认为他的医术大过纪珣,不过是在戚清眼中,他比纪珣更易摆布。

纪珣身为世家子弟,有家世作支撑,会认真医治戚玉台,却不会如自己一般在戚玉台医案上作假。

也不会帮着隐瞒戚玉台癫疾的事实。

那个太师府最想掩埋的事实。

他如今还活着,不过是因为太师府需要他,倘若戚玉台真就一病不起,再也无法恢復神智,他也活不了。

贵族病者出事,平人医工陪葬,一贯如是,哪怕院使也没什么不同。

崔岷抓了抓头髮,一向平淡出尘的脸满是焦躁,生出些穷途末路的紧张。

要是有新方子就好了,若有能治迷惘狂态的新方子就好了。

可惜他自己写不出来,此病又难治,这些年医官院的新进医官使并无能做出新方者,就连纪珣也并未在此道有解。

通过春试的新人也不行……

春试……

忽然间,崔岷神色一动。

他“霍”地一下站起身,不知想到什么,提着灯笼转身出了门,疾步穿梭在小树林,直到医案库门前,打开门锁走了进去。

医案库中无人,细小灰尘伴随陈旧墨香萦绕鼻尖,崔岷绕过廊架,几步走到一处木柜前,用钥匙打开柜锁。

木柜里整整齐齐迭放一堆堆卷册。

这是历年太医局春试,学生们的九科卷面。

崔岷把灯笼放到地上,俯身翻找起来。

他找得很快,一封封考卷飞快翻过去,夜色里只有窸窸窣窣的响声,不多时,响声兀然一停。

崔岷从那迭厚厚的卷册中抽出一封,颤抖着手拿到灯笼下。

灯色微弱,他眯起眼睛,就着欲坠火光一字一字挨着看过去,而后,神色渐渐激动起来。

“找到了……”

男子无声嗫嚅着嘴唇,眼中是罕见的欣喜。

考卷上字迹潦草,被撕掉封条的名字一行,朦胧灯火照过,摇晃的模糊渐渐清晰——

陆曈。

……

“什么声音?”

宿院里,陆曈看向木窗方向。

“老鼠吧。”林丹青坐在窗前看书,闻言伸手把窗户掩上,“这两日天热,医官院里老鼠多的是,前两日打扫,堂厅墙洞里拖出好大一捧花生,还有小半袋米,还有我吃了一半不见的核桃。”

“见不得人的东西,”林丹青骂了一声,“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