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退婚后我嫁给了年代文大佬 第238章(1 / 3)
“要不你工作别干了,专门去给他管钱,看着他……”
人们常会拿财富、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与地位,夏芍可以理解。
但她不觉得陈寄北赚得多了,她就要抛下一切专门看着陈寄北,她的工作同样有价值。
六月里,糕点车间扩招了第一批工人。夏芍专门调了几个人,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
培训一周后这些新人正式上岗,糕点车间的产量也有所提升。但还是不够,随着江城食品厂的名头打响,来订货的越来越多,远一点的甚至要用火车发货。
人手实在不够用,到了十月份,厂里再次扩招,这次招了五十人。
这还是夏芍怕步子太大扯到蛋,有意压着的结果,不然还得招更多。就这五十人招完,糕点车间的车间也不够用了,临时又加盖了两间,添了两台烤炉。
因为产量和销售量的提升,相应的采购员和销售员也多招了几个,尤其是销售员。
厂里一看,干脆成立了个小组,专门负责糕点车间的销售,人数快占销售科的一半了。
这些销售员夏芍都去看过,眼神太过闪烁的不要,纯粹关系户不要。
改革开放以后,销售员做手脚掏空厂里资产的太多了。有收了货款不给厂里,存在银行吃利息的,也有把真东西卖了,弄点假的回厂里退货说没卖出去的。
苏书记这方面还算抓得严的,没像其他厂一样被买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跟着捞油水。
但谁也不知道这些人出去了是个什么样,夏芍不想被影响了好不容易做起来的口碑。
十月底,新工人和老工人打散,重新分配到了几个车间,两个新车间也正式投入了使用。
每天都有糕点源源不断的入库,又运输出去,糕点车间也从四个班扩充到了六个班。
就在这时,夏芍收到了一封电报。
电报是由陈寄北老家发过来的,发报人陈庆宝,上面只有熟悉又不熟悉的五个字——
“父病危速归”。
第144章 旧事
自从被陈寄北摆了一道,陈父这些年很消停,人没再来,信也没再写过。
陈家另外几口就更不可能来了,毕竟陈寄北对他这个亲爹都没手下留情。
一晃十三年过去,突然再收到陈父的消息,没想到就是病危。夏芍有瞬间怀疑过和当初夏万光那次一样,是狼来了,想想陈父今年也七十了,又不太敢确定。
而且这次发电报的还是陈庆宝,陈寄北同父异母的那个弟弟。
上次那么惨,陈家人应该知道就算把陈寄北诓回去,也未必能要到钱。
夏芍把电报拿回去,男人果然很冷淡,扫了眼,就把电报纸丢进了锅底。
看到火苗舔上纸张,夏芍默了下,“你不回去?万一是真的呢?”
“是真的,他也有孝子贤孙帮他摔盆、哭灵,用不着我回去打扰。”
陈寄北并不想多谈这件事,转了话题,“我去看看他俩写没写完作业,陪着练会儿口语。”
孩子越大,就越能看出不同来。
承冬性子沉稳,做事专注,从上学起数学就没扣过分,高中后顺理成章读了理科。半夏性子活泼,反而无师自通有点经商这方面的头脑,。夏芍准备让她读商学。
两个孩子明年就要高考了,学习抓得严,外语方面全是陈寄北在负责。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她和陈寄北都有工作,将来一个接班进土产,一个进食品厂不就得了。反正不论读大学还是当兵,回来也就是个全民工,接班同样是全民工。
只要是全民工,就比招工招来的大集体小集体强,就好找对象。
夏芍也没法说将来全民工大集体一样下岗,只笑道:“多学点东西,对他们总没坏处。”
不理解的人照样不理解,最终只得出一个结论——他们家有钱。
没钱谁放着班不接,非要读什么大学,一耽误就是好几年,还姑娘儿子一起读。
和夏芍走得近的却很相信她和陈寄北的眼光,孙清已经决定让儿子高中毕业后去当兵了,何二立家孩子还小,倒是何云英的大女儿和承冬半夏一届,准备学个护士。
没想到仅仅过了两天,夏芍就再次收到了陈寄北老家的电报。
这回的电报更短,只有四个字——“旧事遗物”。
谁的旧事?谁的遗物?
夏芍都开始不确定陈父是不是真病危了,提到旧事和遗物,目的性太强。
但她有一种预感,陈寄北会回去。
那样冷漠的童年,那样窒息的家,有些事他虽然从来都不提,却不代表他不想弄个清楚。
果然男人拿着电报沉默半晌,神色难辨,最终还是没把这张也丢进锅底,“我回去一趟。”
说着又轻轻一哂,“回去看看他们这么大费周章,是想唱哪一出。”
“我陪你回去。”夏芍说。
“你就别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