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2 / 3)

加入书签

“接下来,你要好好当差,千万别再出岔子了,知不知道?”

“你爹为了保住你的世子位,把府里的钱庄都给了出去,我们长房已经没有退路了。”

永宁侯夫人苦口婆心地劝着,周景寻的脑子还嗡嗡的,半点没有听进去。

本来就算这次他吃了牢狱之苦,周景寻也依然深信这是值得的。

至少让他知道,赵元柔的心里一直都是有他的,他们两人是心意相通的。现在好不容易出来了,赵元柔反而要另嫁他人了?这让他怎么能受得了。

永宁侯夫人还想劝几句,周景寻已经是不管不顾地冲了出去,永宁侯夫人好不容易让人把他拦了下来,只关了一天,就又被他跑了出去,直接就冲到了赵家。

他拼命叩响了赵家的门,赵家直接闭门不理。

赵家人已经想明白了,务必要赶紧把赵元柔给嫁出去,不然肯定会被她给连累的。

赵元柔实在太能惹事生非,连周景寻都被连累得差点连爵位都保不住,他们只是普通人家,经不起祸祸。

没有见到赵元柔的周景寻更不甘心,又冲去了昭王府,对着春风得意的秦惟就是一拳,周景寻就像是疯了一样,逮谁咬谁。

永宁侯府很快得到了消息,永宁侯亲自出面,把他抓了回去,整个京城看了好大一场热闹。

这些事也由锦衣卫禀到皇帝的耳中,御书房里,内阁和几位朝中重臣都在,皇帝正在和他们商议着禁军军演,闻言冷笑道:“由得他们闹去吧。”

秦惟为了小定礼大肆铺张,皇帝自然也听说了,更是听闻了那些“龙凤相和”之类的话。

“龙凤?”皇帝冷笑道,“秦惟这是巴不得别人不知道,他想要这个位置吧。”

因为没有皇子,所以他们就认定了自己这辈子生不出儿子了吗!?

“皇上。”有内侍进来禀道,“安平侯求见。”

皇帝定了定神,说道:“宣。”

安平侯的到来对于京城勋贵而言无声无息,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朝上对于安平侯也不熟悉,只知道这是先帝当年为薛重之挑的嗣子。

也就首辅这般先帝时期的几个老臣,隐约对这件事还有些印象。

当年薛家满门皆亡,先帝感叹薛重之没有人继承香火,就亲自为其挑了一个嗣子,把岭南王府的全部产业都交托给嗣子来继承,安平侯一家长年都住在岭南,也就在袭爵后来过一次京城谢恩,现在是第二次。

彼时他们都感念先帝仁慈,现如今在先帝的罪己诏后,就忍不住去怀疑,先帝此举是不是也别有深意。

思绪间,安平侯进了御书房,向皇帝见过礼后,谢恩道:“臣代替父亲谢过皇上隆恩。”

他抬袖拭面,感激涕零。

安平侯一家到了京城后,皇帝时有赏赐,他早就该进宫谢恩,是皇帝把日子定在了现在。

皇帝叹息道:“岭南王当初之事也是先帝没有细查之过。”

“先帝日理万机,一时失查也是在所难免的,先帝对父亲恩深似海,父亲在天之灵,也必会感念先帝的一片仁心。”

君臣二人一唱一搭,盛是融洽。

皇帝淡笑道:“朕听闻爱卿有二子,长子已经满十二岁了,下次带来给朕瞧瞧。薛家是行武出身,孩子们还是不应该荒废了,若是能有些出息,朕必会重用。”

安平侯心中狂喜,再度谢恩。

他们家虽然是侯府,也不过只是个虚爵,除了富贵以外,什么也没有。

皇帝这显然是赐了儿子一个前程呢。

不管是习武还是行文,还是得有个差事,不然谁也不会高看他们一头的。

有了皇帝的这句话,他们安平侯府一定会蒸蒸日上的。

安平侯激动极了,脸上满是笑意,又一次感恩君恩。

皇帝若有所思地摩挲着拇指上的玉扳指。

先帝在挑嗣子的时候,特意挑的是老实听话的,在如今看来,这还是个挺有眼力劲的,不错。

他满意地微微颌首,话锋一转,说道:“薛爱卿,你父母如今还停灵在皇觉寺,朕一直想让他们入土为安,你是薛重之的嗣子,理该也一同参详一二。”

安平侯忙道:“是。”

皇帝见他乖觉,说道:“当年先帝曾为你父母挑了一个衣冠冢,那是一块风水宝地,朕就想着让你父母葬于此地,薛爱卿,你认为呢。”

皇帝说着,朝着御书房里的楚元辰看了一眼。

皇帝早就想让薛重之葬在当年那个衣冠冢里,省得夜长梦多再折腾,偏偏楚元辰非说风水不好,硬是拦下。

楚元辰也不想想,薛重之是有嗣子的,哪里由得着他一个外人来做主。

皇帝挑衅地挑了一下剑眉,觉得自楚元辰回京以后,自己总算能够胜他一筹了,这种长久以来憋在胸口的憋屈感也仿佛少了一些。

安平侯的确乖觉,皇帝一提,他就连忙道:“皇上隆恩,臣替父亲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