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章(1 / 2)

加入书签

卫妍默默点了点头,心道:难怪琴音会在一种难言的悲凉中走向曲终。

众人这会儿也已经回过了神,有些人的眼中还有些湿润,似是刚刚正沉浸其中,心有所感。

是《四季》,还是《母亲》?

同样的旋律,因为不同的诠释,所演绎出来的意境竟是如此的天壤之别。

若别人只是在听琴音,那卫妍所听的就不单单是琴音,而是演奏者的心。

的确。

在赵元柔弹奏的时候,是有一种四季的变迁在里面。

然而,在听过刚刚那一曲后,这所谓的“四季”就显得有些牵强和单薄了,跃然曲中的是一个孩童的成长,每一段的转折都是那么的流畅和自然,有一种水到渠成的真实,曲调的一切变化都是顺理成章,浑然天成的。

一曲终了,细细回忆,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

不是“四季”啊……

“颜姐姐没有用曲谱。”程初瑜恰如其分地开口了,打断所有人的思绪。

众人呆了一呆,慢一拍地想到,是啊,盛兮颜刚刚没有用曲谱!

“方才赵姑娘说,这曲子是她谱的吧?”有一个姑娘忍不住提了一句。

既然赵元柔说是她谱的,那么她理所当然没有谱子也能弹。

可是盛兮颜呢?她也没有谱子啊!

盛兮颜只听赵元柔弹了一遍,就全都记住了,还顺便把曲子的意境也改了?

这实在不符合常理!

一时间,不少人都想到了这一点,神情有些复杂。

赵元柔更是如此。

赵元柔紧紧地盯着盛兮颜,眸光闪动,长长的睫毛半遮眼帘,掩住了眼底的情绪。

“颜姐姐的记性可真好啊。”程初瑜已经大致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了,不忘煽风点火地说道,“听了一遍就记住了啊,我就记不住。”

她特意放开了声音,不止传遍了花榭,连赵元柔她们所在的暖亭也听得一清二楚。

是啊,除了天纵奇才,谁能只听一遍就记住整首曲子,怕是连卫妍都办不到。

所以,这曲子……

程初瑜抚掌赞道:“颜姐姐不但记性好,天份也好,居然改的比‘原版’好多了,真是让人佩服。”

这话说的,颇有一种含沙射影的味道。

赵元柔忍了又忍,这会儿实在忍不住了,冷哼着质问道:“程姑娘,你是什么意思?”

“你想的是什么意思,我就是什么意思。”程初瑜半点不憷地怼了回去。

盛兮颜黑白分明的杏眸落在了赵元柔的身上,她看着她,平静而又清晰地说道:“这首曲子名叫《母亲》。”她刻意停顿了几息,又道,“是我十二岁那年谱的。它不叫《四季》!”

许家世代行医,唯独许氏在医术上毫无天赋,许老太爷怜她宠她又纵着她,她不想学,从来不会逼她学。

许氏只对琴有兴趣。

许老太爷就在梁州给她请了师傅教导,许氏未出阁的时候,琴艺在梁州也颇有几分盛名。

盛兮颜三岁开蒙时,许氏就开始教她学琴。

许老太爷曾说过她的五感比寻常人要敏锐,因而她的音感也极佳。只不过,盛兮颜不喜欢琴,又仗着许氏宠她,学得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耍赖。

后来,许氏过世了,盛兮颜想学也没有人教了。

她花了整整四年的时候,才谱成了这首曲子,寄托了心中所有的思念。

盛兮颜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弹奏过,她不知道为什么赵元柔会有曲谱!

赵元柔脸色微变,冷哼着反问道:“表姐的意思是,我盗用了你的曲子?”

“对。”盛兮颜说得斩钉截铁。

“开什么玩笑。”赵元柔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这是《四季》,不叫什么《母亲》,你弄错了。”

其他人闻言,不由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论意境,的确是盛兮颜所弹奏的更能让她们心有感触,也更加的浑然天成,可是赵元柔也不差啊。

但单凭此,就认定曲子是盛兮颜的,似乎不太妥当。

卫妍也是这样的想法,仅以意境和琴技来定真假,并不公平。

赵元柔紧紧地捏着拳头,嘴唇抿成了一条直线,似是受了天大的委屈,百口莫辨别。

盛兮颜没有失望。

她一早就知道,单自己这区区几句话,根本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曲谱已经没有了。

她写完以后,就在娘亲的生祭时,化了。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碰过琴。

“柔表妹,既然你非说这是《四季》,也罢……”盛兮颜看着似乎是退让了一步。

郑心童无趣地撇了撇嘴,跟庆月说道:“我还以为这位盛大姑娘多有风骨呢,也不过如此……”

她话音还没落下,盛兮颜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柔表妹,方才你写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