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章(2 / 3)

加入书签

言。

一直到小二过来上了早膳,终于才堵住了他的嘴。

用过早膳,又要了一壶茶和一些点心,盛琰正要继续开始他的叨叨,静乐来了,带着楚元逸一起,直接就进了雅座。

“郡主。”

盛兮颜和盛琰笑吟吟地和静乐见了礼,楚元逸也乖巧作揖叫了她一声“盛大姑娘”,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

然后就被盛琰拉着去张望圣驾到了没。

按礼部给的仪制,静乐今日本来是要进宫的,等楚元辰面了圣后,会有一场宫宴,静乐应该是在宫中等着宫宴。

但是听说盛兮颜订了雅座,她就决定带着楚元逸过来蹭位子,晚些再进宫。这种小事,太后也没有太在意,就允了。

静乐便高高兴兴地和盛兮颜一起在这里等儿子。

“颜姐儿,你一会儿与我一同进宫。”

“到时候你跟在我身边就行了,不用太拘束。”

盛兮颜应了一声。

街上突然肃静了下来,禁军开道,百姓被拦在了大街两侧。

大约一炷香后,外面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山呼万岁,街上的百姓们全都跪倒在地,俯伏磕头。

先是清游队和十二面龙旗,紧接着便是随驾的文武百官,六匹骏马拉着的一驾明黄色的龙辇缓缓驰来,其后是手持着华盖的一众宫人。昭王骑在了高头大马上,与锦衣卫一同拱卫在两侧。

这支足有上千人的队伍,声势赫赫。

皇帝既然决定了亲自去迎,那就不会把事情做得太寒酸,面子活是做得足足的。满朝文武,宗室勋贵全都奉旨随驾同行,让人不禁感叹皇帝对镇北王府果然是君恩深重。

等到龙辇出了城门,跪在街道两边的百姓们才陆续起身,他们脸上满是激动和亢奋,谁也没有挪动脚步,就等着一会儿再一睹镇北王世子的风姿。

圣驾出了城后,在禁军的护卫一直来到了十里亭。

他们出京的时候,还是云层稀少,晴朗无风,但在路上就渐渐起了风,吹得龙旗飞扬。

礼部早就已经安排好了时间,皇帝刚刚在十里亭下了龙辇,巳时正,就听到有闷雷一般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而来,马蹄声粗粗听来就有数千人,但整齐划一,丝毫不显凌乱,可见其军纪严明。

紧接着,一面玄底带着金色雄鹰的旗帜映入眼帘,雄鹰的翅膀根根羽翼分明,鹰眼锋芒锐利,展翅间颇有一种傲然九霄的气度。旗帜迎风而动,猎猎作响,另一面上赫然是一个龙飞凤舞的“楚“字,这是楚元辰的军旗。

这面旗帜在北疆,所向无敌,令北燕望而生畏,闻风丧胆。

皇帝目光落在了旗帜,久久没有挪开,面上看不出喜怒。

“皇上,”大太监宋远躬身说道,“风好像大了。您把披风披上吧。”

皇帝点了点头。

空气中带着一种秋日的凉意,不但旗帜华盖被吹得猎猎作响,就连十里亭旁的大树也是枝叶乱动,周围的朝臣们,他们的官服全都袍角飞扬,时不时地要用手去压,以免在君前失仪。

宋远把披风展开,披在了皇帝的身上,一阵大风刮来,宋公公手里的披风差点被风吹走,更有人慌忙地用手扶住了官帽,不少人都面面相觑,就算没有说话,他们的神情也有些微妙。

这风实在来得有些诡异啊。

这些天来,无论是京中的酒楼茶馆,还是大街小巷,都又开始谈论起了岭南王府的事,那些已经被许多人淡忘的细节也一一被翻了出来。

说是那一天,湛古城上空黑漆漆的乌云密布,风起云涌,就连日头都仿佛被吞没了。

那是上苍都觉得薛家不该有如此的结局。

而现在,这突如其来的怪风,总让人心中有些忐忑。

礼部尚书清了清嗓子,提醒了一句道:“皇帝,您该上前百步相迎。”

皇帝定了定神,说道:“是该如此。”

他带着文武百官往前走了足足百步。

楚元辰一身银白的铠甲,骑在一匹四蹄雪白的黑马上,英姿勃发。

在他身后是一具黑色棺椁,这棺椁由四匹白马拉着,在看到棺椁的时候,皇帝的心头不由狂跳了几下。

棺椁的后面是一式戎装的北疆军将士,他们全都骑在高头大马之上,通体上下都散发着一种在战场上拼杀过的而特有的凛冽之气。他们神情肃穆,除了马蹄声和风声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声响,这让人也不知不觉地被他们所影响,全都迸气凝神。

四下一片寂静,唯有风的声响越发的大了。

楚元辰策马到了近前,翻身下马,上前几步,抱拳行礼道:“臣楚元辰不辱皇命,北燕愿签定国书,奉大荣为主,世世代代,永不背弃……”

他的声音嘹亮,传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耳中。

皇帝不禁激动起来。

北燕奉大荣为主,也就意味着,北燕将成为大荣的臣属国。

自己在位时为大荣开疆辟土,这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