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崔大人驾到 第73章(1 / 3)

加入书签

监察司一共有四个检查处,魏潜只是负责其中一个,不过崔凝听他的口气,此事把大理寺惹毛了,他们大有不抓到凶手决不罢休的架势,为了脸面。也不会肯让监察司的人伸手。

监察司和大理寺的关系。说起来有一点微妙。

大理寺是正统办案的地方,监察司的主要责任是负责监督,真正办案的机会不是特别多。而监察司的职责并没有明确规定,难免有过界的行为触碰到大理寺的利益。

“也不知表哥怎样了。”崔况叹道。

崔凝咽下点心,“表哥怎么了?”

崔况挑眉,一脸鄙视。“你呆在监察司就整天喝茶吃点心?这么大的消息,满长安都传遍了。你竟然不知道?干脆回家学女红,白占个坑。”

崔凝很冤枉,她一整天可都没有闲着,上午在浑天监。下午又整理誊抄了一大摞浑天监官员的名单,尿都憋了两大泡,哪有时间去听八卦。

崔净道。“是谢表哥,听说是他们夜宵的汤里被下了毒。那是表哥喜欢的汤,这毒原是要害表哥。”

“是嘛!”崔凝吃惊道,“他刚刚入官场,谁要害他啊?”

崔净摇头。

崔况道,“或许是有人不想让谢家复起。”

这话倒是有点一针见血的意思,崔道郁和凌氏明知道儿子天赋异禀,但每一次都忍不住吃惊。

不过凌氏更担心别的,“况儿干脆别考什么状元了,太危险!”

“母亲,不能因噎废食。”崔况是铁了心要考科举,若是不靠,他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天下读书人中处于怎样的位置,说白了,对于别人来说,科举可能是为了步入官场,但对于崔况来说,只是一次认清自己的必经过程。

“郎君,东院那边请您过去说话。”外面的侍婢道。

崔道郁整了整衣衫,同凌氏说了一声,便去了崔玄碧那里。

“父亲,我跟你一起去吧。”崔凝追了上来。

父女二人到东院,崔凝被单独领到了书房,而崔玄碧则在花园里见了崔道郁。

“子清的事情,你怎么看?”崔玄碧道。

崔道郁言,“况儿说是有人不想谢家复起,儿子也是这样想。”

崔玄碧微微笑道,“况儿很有天赋。如果不是意外,我也只能想到这一个理由。”

“父亲,谢家已经不复当初了,为何还有人如此防备?”崔道郁不解道。

自己这个儿子政治敏锐度不高,崔玄碧早已见怪不怪,但见他这么问,还是被蠢的生气了,遂挤兑他道,“你去问问况儿吧。”

崔道郁一点都不觉得丢脸,哈哈一笑,“能把儿子生得聪明也是本事,父亲就没有这样的本事。”

“就剩一张嘴了。”崔玄碧哼了一声,转了话锋,“你至少应该明白我为何拒绝谢家的婚事了吧?”

崔玄碧可不是一心纵容孙女的那种人,他是衡量过利弊之后才依着崔凝的意思来办。

崔道郁不语。

“看你那样子也是不明白!”崔玄碧无奈,索性不理他,拿着剪刀修剪他那几盆宝贝盆景。

“是因为咱家也不愿意谢家复起吧。”崔道郁只好道。

崔玄碧瞥了他一眼,“脑子长得比旁人好,就是不愿意动!这可不能怪我生不出聪明儿子。”

在官场上混,想要前途光明,又要一双手干干净净,需要极大的运气,崔道郁没有那样的运气,又不愿意动旁的心思,所以他一直停留在原地。

崔玄碧道,“想弄清楚为什么所有人对谢子清入仕如此忌惮,就好好想想淝水之战。”

彼时,谢家的四个人创造了一场震古烁今的‘淝水之战‘,八万人完胜前秦二十五敌军,更使谢氏家族无限荣光。正是因为这著名一战,谢家才从一个普通士族变成了与琅琊王氏并列的最高名门望族。

从东晋到南朝这两百年,谢氏见于史传就有十二代,合计一百余人。

入史载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他们都有巨大的成就或改变历史的功绩!

这不是运气。

这是一个可怕的家族,只要给一个机会,他们就本事站到历史的最中央。

像谢飏这样出色的人,谁知道他是否会有能力再指挥一场类似“淝水之战”的翻身仗?

皇室忧虑重重,而各大家族既喜且忧。如今整个仕族都在慢慢走向衰落,若是谢氏能像东晋时期那样与司马氏共天下,再创造乌衣巷的高贵与繁华,这就意味着整个仕族的崛起,可是谢氏一旦达到那个顶峰,其他家族就只有唯谢氏马首是瞻。

“谢氏对这桩婚事也并不强求,他们想得到清河崔氏心甘情愿的联姻,倘若不成,也绝不肯冒着被皇室视作眼中钉的风险。”崔玄碧道。

毕竟谢飏一个人身单力薄,皇室虽然有顾虑,但毕竟不会太当一回事,但若再加上清河崔氏,那意义就大不相同了,皇室完全有必要兴师动众的来一场明里暗里的打压。

崔道郁道,“父亲叫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