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娶妃后我有了读心术 第46章(1 / 3)

加入书签

银钱的事儿你别管,你只要负责帮我出主意就行了!”

说完她捏着那张纸就风风火火的出了门。

房顶上的两名暗卫听的抓心挠肺,那张纸是到底写了什么啊?

为了能在皇上面前交差,两暗卫中的一个迅速跟上了五皇子妃。

京中大雪,灾情太大,原本繁华大街上,处处都能看到被冻得瑟瑟发拌的灾民,为了避免出现恶性事件,有不少商家雇了人守在店外,还有巡城司的人不停的在大街上巡逻,乱得很。

……

第二天的早朝上,就有人上了折子,一是京城的商家趁雪灾提高物价必须要控制起来,二是灾民必须妥善安置,不能让他们在京中随意乱窜。

一上午朝上都乱哄哄的,下朝后,皇上将十几位重臣召到了朝阳宫,太子和几位成年的皇子也被叫去旁听。

临近午时的时候,终于商量出了结果,给灾民划分区域不许进入内城范围,施粥的人家也必需搬到四个城门口处,免得灾民乱跑。

再有,固定粮价,商家再敢擅自涨价的直接抄家,叛流放,有粮关门不卖的也直接查封粮铺。

另外,再派李继新带手下的士兵将官道打通,让外地的商队能够进京。

这么一来,京郊大营士兵几乎全部被调动了起来,半天就将路面清出去几十里,然后又派人专门看守,三天后,真的有商队运着一车车的粮食进了京城。

而盯着五皇子妃动作的暗卫终于将她的所作所为摸了个一清二楚。

头一天,五皇子妃手下的白管事就在京城找到了一个大院子,就算下大雪人牙子也是要恰饭的,要求一讲,人牙子就把地方找着了,只不过地方有些偏,是一处废弃的宅子,好在门窗都还在,收拾收拾就能住。

宅子很快就租了下来,白管事又到东城门外把一些无家可归的灾民领到这处宅子,答应他们把宅子收拾好,可以有工钱领。

这些人里都是心性坚强不愿意吃白食的人,干起活来也麻利不会藏奸耍滑,大宅子很快就收拾了出来。

那些从当铺买回来的被褥正好也运了回来,白管事又发了话,无家可归的人可以留在宅子里,不过,得做工赚口粮,要铺盖要棉衣也可以用做工的方式换。

于是几十名无家可归的人就留了下来,竟没有一个人想要离开的。

白管事给这些人登了记,然后分衣服分被子。

收容所里全是土炕,一个屋子住上十五六人都没问题,男女分住,安排好这些后,又分配了活计,劈柴禾的,做饭的,几个壮劳力胖又被白管事带着出去拉东西。

准备工作就做了几天,期间又有灾民加入了进来,女人就做些针线活儿,做鞋子,改衣服。

第91章 说不定

白管事从各个当铺买回来的二手棉被棉衣鞋子这些数量并不是太大,顾婉宁就让人从宫中收拾出来一些以往淘汰下来的送去了外面的宅子。

冯馨柔又和家里通了气儿,将家里以往淘汰下来的那些棉衣被子全送去发给了灾民。

很快,那收容所里就住进了近百人,再有灾民来也没地儿住了,白管事就继续租地方,不过四五天的时间就收容了近三百人。

接下来就是这些人正式上工的时候了,挑选出一批稳重的清洗干净派去研磨药材,然后制成药丸,直接送到德济堂。

这场大雪让京中很多人都感染了风寒,药铺门前都是排着队看病的,大夫都忙不过来。

自打有了这个药丸后,药铺的大夫只需要帮病人诊脉,然后就将药丸卖给那些病人,药丸吃起来方便见效还快,不过两三天的功夫就打出了名声,到后来每天都供不应求。

一些针线活儿好的妇人做手套毛围脖和帽子,还有一些人身体够壮实,又有一把子力气,白管事就让人领着这些人出去帮那些房子出了问题的人家搭临时住的篷子。

还有一些人,即没手艺,又干不了重活的,顾婉宁就让他们在街上熬煮姜汤,给那些来来往往巡逻的兵士驱寒。

剩下的一少部分人负责后勤,总之个个有活做,每到晚上可以休息的时候,这些人减去自己一天的伙食钱还有余钱可拿,日子可过的安稳无比,原来打算在宅子里住,然后出去领免费粥吃的人都打消了念头,毕竟他们是按劳发钱,干的越多挣的越多,哪有那个时间为了碗粥排上小半天的队。

暗卫看明白了这边的操作,就立刻进了宫。

……

朝阳宫内,皇上看着手边的汤心里的想法奇奇怪怪,他瞅了李长海两眼,把李长海都瞅毛了,这才问道:“这汤,怎么回事儿?”

李长海吓的一个机灵,赶紧跪地上解释道:“这是猴头菇猪肚党参山药汤,养胃的,皇上您尝尝吧。”

皇上瞪眼:“朕问的是这个意思吗?朕问的是为什么这些天你总是给朕端汤喝?”

李长海一哆嗦,“禀皇上,奴才,奴才听瑜郡王说,喝茶影响睡眠,喝汤好处多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